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1.1.1 对幼儿进行发展性评价是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 第11页 |
1.1.2 “学习故事”评价法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有借鉴意义 | 第11页 |
1.1.3 我国对“学习故事”评价法的研究还不够全面 | 第11-12页 |
1.1.4 Q园教师在运用“学习故事”评价法时存在不足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1.3.1 国外对“学习故事”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1.3.2 国内对“学习故事”的相关研究 | 第17-21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6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2章 “学习故事”评价法的运用现状 | 第26-35页 |
2.1 幼儿园教师对“学习故事”的理论认识情况 | 第26页 |
2.2 幼儿园教师对“学习故事”的实践运用情况 | 第26-32页 |
2.2.1 “学习故事”的注意情况 | 第26-29页 |
2.2.2 “学习故事”的识别情况 | 第29-30页 |
2.2.3 “学习故事”的回应情况 | 第30-32页 |
2.3 幼儿园教师对“学习故事”的看法 | 第32-35页 |
2.3.1 “学习故事”的优势与意义 | 第32-34页 |
2.3.2 “学习故事”运用中遇到的困难或挑战 | 第34-35页 |
第3章 “学习故事”评价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46页 |
3.1 “学习故事”的注意部分 | 第35-39页 |
3.1.1 幼儿园教师对“哇时刻”把握不准,观察能力不足 | 第35-37页 |
3.1.2 在集体活动中,“学习故事”运用的有效性较低 | 第37-38页 |
3.1.3 “学习故事”的记录方面存在分歧 | 第38-39页 |
3.2 “学习故事”的识别部分 | 第39-43页 |
3.2.1 对幼儿行为的识别缺乏专业性 | 第39-40页 |
3.2.2 对知识和技能的关注较多,心智倾向较少 | 第40-42页 |
3.2.3 识别主体单一 | 第42-43页 |
3.4 “学习故事”的回应部分 | 第43-46页 |
第4章 “学习故事”评价法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51页 |
4.1 主观原因 | 第46-48页 |
4.1.1 幼儿园教师学习能力有限 | 第46-47页 |
4.1.2 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有限 | 第47-48页 |
4.2 客观原因 | 第48-51页 |
4.2.1 ―学习故事‖自身的不足之处 | 第48-49页 |
4.2.2 传统评价方式的制约 | 第49-50页 |
4.2.3 幼儿园事务繁琐、师幼比低 | 第50-51页 |
第5章 改进“学习故事”评价法运用的对策 | 第51-57页 |
5.1 深入理解“学习故事”的相关知识 | 第51-52页 |
5.1.1 幼儿园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评价观 | 第51-52页 |
5.1.2 通过学习、分享和实践,掌握“学习故事”评价方法 | 第52页 |
5.2 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 第52-54页 |
5.2.1 “学习故事”的有效运用要以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 | 第52-53页 |
5.2.2 幼儿园教师要提高观察记录、分析评价、组织教学的能力 | 第53-54页 |
5.3 幼儿园提供支持性环境 | 第54-55页 |
5.3.1 适当改善管理制度,为幼儿园教师减压 | 第54页 |
5.3.2 营造良好的氛围,采用多种激励方式 | 第54-55页 |
5.4 幼儿、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 第55-57页 |
5.4.1 幼儿自我评价 | 第55-56页 |
5.4.2 家长参与评价 | 第56-57页 |
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