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支架式教学用于培养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实践探索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10页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0-11页
        1.2.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2.2 研究目标第11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1-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页
        1.3.2 技术路线第11-13页
第2章 支架式教学用于培养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探讨第13-29页
    2.1 支架式教学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第13-17页
        2.1.1 支架式教学第13-16页
        2.1.2 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第16-17页
    2.2 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7-20页
        2.2.1 建构主义理论第17-19页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9-20页
    2.3 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第20-29页
        2.3.1 支架式教学第20-24页
        2.3.2 问题解决能力第24-27页
        2.3.3 用支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第27-29页
第3章 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调查第29-40页
    3.1 调查研究的设计第29-30页
        3.1.1 调查目的第29页
        3.1.2 调查设计第29页
        3.1.3 数据统计方法第29-30页
    3.2 调查的实施与分析第30-37页
        3.2.1 高一新生物理入学考试试题调查实施与分析第30-32页
        3.2.2 高二新生访谈实施与分析第32-37页
    3.3 调查结论与分析第37-40页
        3.3.1 对待物理兴趣浓厚,态度认真第37页
        3.3.2 解题方法多样性匮乏第37-38页
        3.3.3 多方面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第38-39页
        3.3.4 检查、反思能力亟待提高第39-40页
第4章 支架式教学培养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设计第40-45页
    4.1 支架式教学用于培养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基本原则第40-41页
        4.1.1 平等性原则第40页
        4.1.2 主体性原则第40-41页
        4.1.3 动态渐消性原则第41页
    4.2 支架式教学培养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结构设计第41-44页
        4.2.1 自我提升,明确问题解决方法第42页
        4.2.2 整体感知,确保在最近发展区教学第42-43页
        4.2.3 开放交流,转变传统师生角色关系第43页
        4.2.4 搭建支架,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第43-44页
        4.2.5 反馈调节,合理完善评价机制第44页
    4.3 内容选择第44-45页
第5章 支架式教学培养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初探第45-66页
    5.1 实践探索总体概述第45页
    5.2 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第45-58页
    5.3 课外教学实践案例第58-66页
第6章 结论与思考第66-69页
    6.1 研究结论第66-67页
    6.2 研究不足第67-69页
附录一第69-70页
附录二第70-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难度量化模型的江西省中考化学试题难度分析
下一篇:高二学生英语感知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