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对象、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研究的创新 | 第15-16页 |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1.1 股权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激励的定义 | 第16页 |
2.1.3 方案的定义 | 第16页 |
2.1.4 民营企业的定义 | 第16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页 |
2.2.3 需求层次激励理论 | 第17页 |
2.2.4 风险偏好 | 第17-18页 |
3 ZYTX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8-27页 |
3.1 ZYTX企业现状及现状 | 第18-22页 |
3.1.1 企业简介 | 第18页 |
3.1.2 企业组织架构 | 第18-19页 |
3.1.3 企业文化 | 第19-20页 |
3.1.4 现行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 第20-22页 |
3.2 ZYTX现行股权激励方案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3.2.1 股权结构单一问题 | 第22页 |
3.2.2 股权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22页 |
3.2.3 股权激励效果差的问题 | 第22-23页 |
3.2.4 不利于股权改革制 | 第23页 |
3.3 ZYTX现行股权激励方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3.3.1 现股权结构单一的原因 | 第23-24页 |
3.3.2 股权管理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4-25页 |
3.3.3 现股权激励效果差的原因 | 第25页 |
3.3.4 不利于股权改革制的原因 | 第25-27页 |
4 ZYTX股权激励方案的再设计 | 第27-43页 |
4.1 股权激励方案的目的 | 第27-28页 |
4.2 激励模型及新股权结构设计 | 第28-32页 |
4.2.1 调查问卷的实施与分析 | 第28-29页 |
4.2.2 股权激励模型 | 第29-30页 |
4.2.3 新股权结构 | 第30-32页 |
4.3 新股权结构的合法性 | 第32-33页 |
4.3.1 合同问题 | 第32页 |
4.3.2 融资的合法性 | 第32-33页 |
4.3.3 所得税的缴纳 | 第33页 |
4.4 基于资金未来价值的投资决策模型 | 第33-36页 |
4.4.1 提出背景 | 第33页 |
4.4.2 模型概述 | 第33-34页 |
4.4.3 建立决策模型 | 第34-36页 |
4.5 新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 第36-40页 |
4.5.1 如何确定激励对象 | 第36-37页 |
4.5.2 激励对象获得股权的条件 | 第37页 |
4.5.3 激励对象的考核方法 | 第37-39页 |
4.5.4 股权管理规则 | 第39页 |
4.5.5 股权激励动态调整机制与风险控制 | 第39-40页 |
4.6 股权管理委员会的设立 | 第40-41页 |
4.6.1 股权管理委员会设立的必要性 | 第40页 |
4.6.2 股权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及日常工作 | 第40-41页 |
4.7 新股权激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 第41-43页 |
4.7.1 可能出现的问题 | 第41-42页 |
4.7.2 可行的对策 | 第42-43页 |
5 结语与建议 | 第43-4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43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43-44页 |
注释和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8页 |
附录A: ZYTX公司内部股权激励调查问卷 | 第46-54页 |
附录B: 与本文密切相关的几个调查问题数据统计结果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