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选题的缘起与价值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一)关于巴金研究的新动态 | 第12-13页 |
(二)巴金教学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学中巴金身份的拓展及其教学价值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巴金的多重身份与立体形象 | 第15-18页 |
第二节 从“暗夜的呼号者”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 第18-21页 |
第三节 巴金身份的拓展对中学生教育的影响 | 第21-25页 |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巴金作品的深度拓展 | 第25-38页 |
第一节 《鸣凤之死》的深度教学拓展 | 第25-30页 |
一、《鸣凤之死》在《家》中的文本地位 | 第25-27页 |
二、《鸣凤之死》的女性悲剧意蕴解读 | 第27-28页 |
三、《鸣凤之死》的死亡心理分析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小狗包弟》的深度教学拓展 | 第30-34页 |
一、《小狗包弟》在《随想录》中的文本地位 | 第31-32页 |
二、《小狗包弟》与历史创伤记忆的拓展 | 第32-33页 |
三、《小狗包弟》的艺术表现手法—拟人与隐喻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日》、《月》的深度教学拓展 | 第34-38页 |
一、《日》、《月》在《龙·虎·狗》中的文本地位 | 第35页 |
二、《日》、《月》的写作时代背景与希望主题 | 第35-36页 |
三、《日》、《月》与散文诗的文体教学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中学语文中巴金教学深度拓展的方法 | 第38-45页 |
第一节 巴金及其作品在教材板块中的运用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法在巴金作品中的运用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巴金及其作品的研究性学习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