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高考语文古诗文试题比较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2-17页 |
第一节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大部分研究仍局限于大陆古诗文试题 | 第12-13页 |
二、缺乏对异同原因及实践意义的深入挖掘 | 第13页 |
三、比较对象不甚科学,缺乏普遍的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四、对“古诗文”试题的研究不具备针对性 | 第14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一、探索语文试题命制新思路 | 第14-15页 |
二、有助于中学古诗文教学及文化传承 | 第15页 |
三、促进两岸语文教育的学术交流 | 第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两岸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及语文试卷概况 | 第17-20页 |
第一节 两岸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 第17-18页 |
一、大陆现行高考制度 | 第17页 |
二、台湾现行“高考”制度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两岸高考语文试卷概况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两岸高考古诗文试题的命题依据分析 | 第20-25页 |
第一节 课程标准(课程纲要)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考试大纲 | 第21-22页 |
第三节 语文教材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大陆和台湾高考古诗文试题比较分析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大陆和台湾高考古诗文试题形式的比较 | 第25-28页 |
一、题型设计的比较 | 第25-26页 |
二、试题样式的比较 | 第26页 |
三、题量分布的比较 | 第26-27页 |
四、评分标准的比较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大陆和台湾高考古诗文试题内容的比较 | 第28-35页 |
一、考查内容的比较 | 第28-32页 |
二、选文范围、内容的比较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对两岸高考古诗文试题的评价与反思 | 第35-48页 |
第一节 大陆高考古诗文试题存在的不足 | 第35-38页 |
一、审美情趣薄弱 | 第35-36页 |
二、体裁内容单一 | 第36页 |
三、考查方式呆板 | 第36-37页 |
四、脱离当代实际 | 第37-38页 |
五、僵化学生思维 | 第38页 |
第二节 对大陆古诗文试题改革的建议 | 第38-46页 |
一、扩大选材范围,拓展考试内容 | 第38-40页 |
二、创新命题方式,丰富试题形式 | 第40-42页 |
三、优化答案设置,激活学生思维 | 第42-43页 |
四、兼顾不同层面,考查综合能力 | 第43-45页 |
五、回归教学,注重“教”“考”结合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对台湾古诗文试题命制的思考 | 第46-48页 |
一、优化主客观题型的比例 | 第46页 |
二、注重课内知识的迁移 | 第46-47页 |
三、强化试题素材的整体性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