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

中学生“学业自我”镜像评价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3-23页
    (一) 问题提出第13-15页
        1.基于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第13-14页
        2.顺应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第14页
        3.满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第14-15页
        4.反思教师主体的评价现状第15页
    (二) 文献综述第15-22页
        1.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第16-17页
        2.关于学业自我的研究第17-19页
        3.关于自我评价的研究第19-21页
        4.存在问题第21-22页
    (三) 研究目的第22页
    (四)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文献研究法第22页
        2.问卷调查法第22-23页
一、学业自我镜像评价的诠释第23-31页
    (一) 学业自我镜像评价的解读第23-25页
        1.学业自我的内涵第23-24页
        2.学业自我的核心要素第24页
        3.学业自我镜像评价第24-25页
    (二) 学业自我镜像评价的理论基础第25-28页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5-26页
        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第26-27页
        3.符号互动论第27页
        4.自我评价理论第27-28页
    (三) 学业自我镜像评价的构成第28-31页
        1.认知“自我”学习动机第28-29页
        2.审查“自我”学习过程第29页
        3.调节“自我”学业情绪第29-30页
        4.检视“自我”学习策略第30-31页
二、学业自我镜像评价的价值第31-39页
    (一)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导向第31-33页
        1.塑造“自我”第31-32页
        2.区分“自我”第32页
        3.对比“自我”第32-33页
    (二) 切合实际教育需求的评价原则第33-35页
        1.由终点引向全程的持续性评价第33-34页
        2.由诊断转向阐释的描述性评价第34页
        3.由结果迈入步骤的过程性评价第34-35页
        4.由单一变换多元的融合性评价第35页
    (三)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评价方式第35-39页
        1.角色转换加强参与第36页
        2.有效促进提升能力第36-37页
        3.实时跟进强化反馈第37-38页
        4.潜移默化促进自主第38-39页
三、学业自我镜像评价的现实情况第39-53页
    (一) 现实情况调查目的第39页
    (二) 现实情况调查内容第39页
    (三) 现实情况调查方法第39-40页
        1.样本选取第39-40页
        2.调查工具第40页
        3.被试第40页
    (四) 现实情况结果分析第40-50页
        1.学业自我镜像评价总体情况第40-43页
        2.学业自我镜像评价性别差异分析第43-45页
        3.学业自我镜像评价学段差异分析第45-46页
        4.学业自我镜像评价年级差异分析第46-50页
    (五) 现实情况讨论第50-53页
        1.学业自我镜像评价总体发展第50-51页
        2.学业自我镜像评价性别特点第51页
        3.学业自我镜像评价学段特点第51-52页
        4.学业自我镜像评价年级特点第52-53页
四、学业自我镜像评价提升的实现路径第53-61页
    (一) “主体我”的学业自我镜像评价提升第53-56页
        1.深入挖掘自我学习动机第53-54页
        2.主动关注自我学习过程第54-55页
        3.自主优化自我学习策略第55页
        4.独立剖析自我学习情绪第55-56页
    (二) “客体我”的学业自我镜像评价改进第56-58页
        1.帮助提高自我评价意识第56页
        2.协助完善自我评价能力第56-57页
        3.促进养成自我评价习惯第57-58页
        4.科学提升自我评价方法第58页
    (三) “主客体”完整学业自我镜像评价的实现第58-61页
        1.对比:主体我评价与客体我评价结果的差异第58-59页
        2.探查:主体我评价与客体我评价差异的原因第59页
        3.判断:主体我与客体我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第59-60页
        4.反思:主体我评价与客体评价整合形成自我评价第60-61页
五、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第66-69页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第66-69页
致谢第69-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
下一篇: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的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