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推行成本领先战略企业的技术创新动机与路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注释表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6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1.3 相关概念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21页
        1.4.1 总体思路第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3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4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5 主要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2-30页
    2.1 竞争战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第22-23页
    2.2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机不强的根源研究第23-24页
        2.2.1 要素价格扭曲导致成本外部化的抑制效应第23页
        2.2.2 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效应第23-24页
        2.2.3 政府行为和政策导向的影响第24页
        2.2.4 技术外部性的抑制作用第24页
    2.3 企业创新激励研究第24-26页
        2.3.1 市场激励第24-25页
        2.3.2 政策激励第25-26页
    2.4 企业吸收能力研究第26-27页
    2.5 企业技术获取方式研究第27-28页
        2.5.1 企业内部研发第27页
        2.5.2 企业间合作研发第27-28页
        2.5.3 外部技术购买第28页
        2.5.4 不同技术创新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第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差异化与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创新行为比较及演化模型第30-48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水平差异下企业创新行为分析第30-41页
        3.2.1 模型假设第31-32页
        3.2.2 模型分析第32-35页
        3.2.3 基于内生定价策略的扩展模型第35-41页
    3.3 垂直差异下企业创新行为分析第41-44页
        3.3.1 模型假设第41-42页
        3.3.2 模型分析第42-43页
        3.3.3 演化博弈分析第43-44页
    3.4 国产手机与苹果iphone的案例分析第44-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考虑地方政府行为的企业创新动机及激励分析第48-75页
    4.1 引言第48-49页
    4.2 基于政绩导向的地方政府行为与企业创新动机分析第49-56页
        4.2.1 模型假设第49-50页
        4.2.2 模型分析第50-54页
        4.2.3 寻租行为对企业创新动机影响的延伸分析第54-56页
    4.3 基于福利导向的地方政府行为与企业创新激励分析第56-71页
        4.3.1 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分析第57-66页
        4.3.2 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的创新激励分析第66-71页
    4.4 验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第71-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不同GVC治理模式下企业创新动机及激励分析第75-98页
    5.1 引言第75-76页
    5.2 掠夺型治理模式下企业创新动机与竞争激励第76-80页
        5.2.1 模型假设第76-77页
        5.2.2 模型分析第77-78页
        5.2.3 竞争激励分析第78-80页
    5.3 俘获型治理模式下企业创新动机与关系租金让渡激励第80-84页
        5.3.1 两家跨国公司不向代工企业转移技术的情形第80-81页
        5.3.2 两家跨国公司均向代工企业转移技术的情形第81-82页
        5.3.3 仅一家跨国公司向代工企业转移技术的情形第82-83页
        5.3.4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决策与关系租金让渡激励第83-84页
    5.4 市场型治理模式下企业创新动机与合作投资激励第84-91页
        5.4.1 两家跨国公司不参与合作投资的情形第85页
        5.4.2 两家跨国公司均参与合作投资的情形第85-86页
        5.4.3 仅一家跨国公司参与合作投资的情形第86-87页
        5.4.4 S_1, S_2竞争均衡与投资策略第87-88页
        5.4.5 合作投资对企业的创新激励分析第88-91页
    5.5 伙伴型治理模式下企业创新动机与战略协同激励第91-96页
        5.5.1 代工企业不创新的情形第91-92页
        5.5.2 代工企业创新的情形第92页
        5.5.3 代工企业创新动机分析第92-93页
        5.5.4 战略协同关系对代工企业的创新激励第93-96页
    5.6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基于技术能力增长的企业创新路径分析第98-122页
    6.1 引言第98-99页
    6.2 低技术能力阶段企业技术引进分析第99-102页
        6.2.1 模型假设第99-100页
        6.2.2 固定费用模式分析第100-101页
        6.2.3 产量提成模式分析第101-102页
    6.3 高技术能力阶段企业技术获取方式分析第102-106页
        6.3.1 独立研发第102-103页
        6.3.2 合作研发第103-104页
        6.3.3 企业技术获取方式选择第104-105页
        6.3.4 社会福利分析第105-106页
    6.4 企业技术获取方式扩展分析第106-116页
        6.4.1 模型描述第108页
        6.4.2 仅横向研发合作的情形第108-110页
        6.4.3 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研发合作的情形第110-111页
        6.4.4 两种情形的比较第111-114页
        6.4.5 合作研发的利益协调机制第114-115页
        6.4.6 算例分析第115-116页
    6.5 企业创新路径案例分析第116-120页
        6.5.1 格兰仕的“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创新路径第116-117页
        6.5.2 比亚迪电池的“独立研发-合作研发”创新路径第117-118页
        6.5.3 华为“技术引进、独立研发、合作研发”并行创新路径第118-119页
        6.5.4 案例评析第119-120页
    6.6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2-125页
    7.1 本文研究结论第122-124页
    7.2 未来研究展望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及财税政策支持
下一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