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9-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页 |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民营企业主价值观的概述 | 第16-24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一) 民营企业主的身份界定 | 第16页 |
(二) 民营企业主的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三) 民营企业主价值观的概念 | 第17-19页 |
(四) 民营企业主价值观的主要构成 | 第19-20页 |
二、民营企业主价值观引领的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一) 民营企业主价值观引领的主体确定 | 第20-21页 |
(二) 民营企业主价值观引领的基本方针 | 第21-22页 |
(三) 民营企业主价值观引领的实现目标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民营企业主价值观引领的意义及必要性 | 第24-30页 |
一、民营企业主价值观引领的意义 | 第24-26页 |
(一) 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第24页 |
(二)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第24-25页 |
(三)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环境 | 第25页 |
(四) 有利于促进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稳定 | 第25-26页 |
(五)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第26页 |
二、民营企业主价值观引领的必要性 | 第26-30页 |
(一) 加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需要端正民营企业主的经商理念 | 第26-27页 |
(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提升民营企业主的政治素养 | 第27页 |
(三)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需要提高民营企业主的道德水平 | 第27-28页 |
(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激发民营企业主的团结意识 | 第28页 |
(五) 打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培养民营企业主的新发展理念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民营企业主价值观的现状 | 第30-36页 |
一、民营企业主价值观的积极表现 | 第30-32页 |
(一) 经济价值观上主张义利兼顾 | 第30-31页 |
(二) 政治价值观上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第31页 |
(三) 道德价值观上具备优良品德 | 第31-32页 |
(四) 法制价值观上具有守法、维权意识 | 第32页 |
(五) 社会价值观上注重社会责任 | 第32页 |
二、民营企业主价值观的消极表现 | 第32-36页 |
(一) 经济利益观有待端正 | 第32-33页 |
(二) 政治参与心态有待调整 | 第33-34页 |
(三) 道德水平有待提升 | 第34页 |
(四) 法律意识有待强化 | 第34-35页 |
(五) 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民营企业主价值观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6-41页 |
一、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一) 全球化环境下,西方多元价值理念的冲击 | 第36-37页 |
(二) 多元化社会思潮带来了多种价值取向 | 第37页 |
(三) 新媒体时代下不良网络舆论的传播 | 第37-38页 |
二、民营企业主自身素质的欠缺 | 第38-39页 |
(一) 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 | 第38-39页 |
(二) 价值信仰各有不同 | 第39页 |
(三) 法律意识不一 | 第39页 |
三、保障民营企业主健康成长的制度不够完善 | 第39-41页 |
(一) 相关的法律体制有待健全 | 第40页 |
(二)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放宽松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民营企业主价值观引领的路径选择 | 第41-49页 |
一、增强民营企业主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认同 | 第41-43页 |
(一) 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 | 第41-42页 |
(二)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和引领作用 | 第42页 |
(三) 发挥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 | 第42-43页 |
二、着重提升民营企业主内在素质 | 第43-46页 |
(一) 引导民营企业主树立“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理念 | 第43-44页 |
(二) 鼓励民营企业主参加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 第44页 |
(三) 加强民营企业主的道德与法律教育 | 第44-45页 |
(四) 培养民营企业主树立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 第45-46页 |
三、明确民营企业主价值观引领的工作重点 | 第46-49页 |
(一) 切实关注民营企业主的合理诉求 | 第46页 |
(二) 进一步提高引领主体的引领能力 | 第46-47页 |
(三) 形成多元引领主体共同引领的格局 | 第47-48页 |
(四) 建立健全引领工作的制度保障体系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