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对微视频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对微视频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第2章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设计理论概述 | 第16-23页 |
2.1 认知负荷理论为微视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2.1.1 三类认知负荷的理论启迪 | 第16-17页 |
2.1.2 五项原则对明晰设计要素的启示 | 第17-18页 |
2.2 微型学习理论为微视频设计给予思想指导 | 第18-21页 |
2.2.1 内涵理解——为设计引领方向 | 第18-19页 |
2.2.2 特征剖析——为设计确定思路 | 第19-21页 |
2.2.3 设计原则——为设计明晰方法 | 第21页 |
2.3 视觉心理学理论对微视频视觉设计的启发 | 第21-23页 |
第3章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设计的概念辨析及可行性分析 | 第23-32页 |
3.1 核心概念辨析 | 第23-27页 |
3.1.1 微视频的内涵 | 第23-24页 |
3.1.2 微视频的教学特性 | 第24-25页 |
3.1.3 微型学习、微视频与微课程的关系 | 第25-26页 |
3.1.4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设计 | 第26-27页 |
3.2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设计可行性分析 | 第27-32页 |
3.2.1 内容层面:内容结构模块化,与微视频不谋而合 | 第27-28页 |
3.2.2 教师层面: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微视频形式表示认可 | 第28-29页 |
3.2.3 学生层面:期待直接面向具体问题的微视频学习资源 | 第29-32页 |
第4章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的设计 | 第32-51页 |
4.1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设计的总目标 | 第32-34页 |
4.1.1 丰富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个性需求 | 第32-33页 |
4.1.2 促进学习者知识与能力的双层提升 | 第33-34页 |
4.2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设计的五要素 | 第34-45页 |
4.2.1 主题选取 | 第34-38页 |
4.2.2 目标建构 | 第38页 |
4.2.3 内容组织 | 第38-40页 |
4.2.4 媒体呈现 | 第40-44页 |
4.2.5 评价反馈 | 第44-45页 |
4.3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设计案例 | 第45-51页 |
4.3.1 案例一:视觉文化的定义 | 第45-47页 |
4.3.2 案例二:视觉文化语义三角形 | 第47-48页 |
4.3.3 案例三:意义所指层次图 | 第48-51页 |
第5章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案例实施与评价 | 第51-63页 |
5.1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案例实施 | 第51-54页 |
5.1.1 前期准备:依托网络平台,做好各项资源准备工作 | 第51-52页 |
5.1.2 正式实施:发挥辅助作用,确保实践过程有序进行 | 第52-53页 |
5.1.3 效果调查:及时收集数据,分维度对结果进行分析 | 第53-54页 |
5.2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案例实施效果评价 | 第54-63页 |
5.2.1 根据问题测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 第54-57页 |
5.2.2 根据调查问卷评价学生满意度 | 第57-61页 |
5.2.3 对微视频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 第61-6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3-64页 |
6.1.1 深入的需求分析是学习资源设计成功进行的前提 | 第63页 |
6.1.2 明确了微视频设计的总目标和具体要素 | 第63-64页 |
6.1.3 通过初步的实践验证了微视频设计的有效性 | 第64页 |
6.2 后续发展方向 | 第64-66页 |
6.2.1 更加重视对理论的持续和深入的研究 | 第64页 |
6.2.2 加强微视频的体验设计 | 第64页 |
6.2.3 进行微视频案例的实验研究和分析 | 第64-66页 |
附录A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目录表 | 第66-67页 |
附录B 视觉文化课程学习需求访谈提纲 | 第67-68页 |
附录C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使用效果调查问卷 | 第68-70页 |
附录D 视觉文化课程微视频概览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