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设的探究--以扬州市Y中学《物理竞赛辅导》课程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国外校本课程研究概述第12-13页
        1.3.2 国内校本课程研究概述第13-16页
    1.4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第16-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研究思路第17-19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9-2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3页
        2.1.1 校本第19页
        2.1.2 课程第19页
        2.1.3 校本课程第19-20页
        2.1.4 校本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分类第20-21页
        2.1.5 物理校本课程第21页
        2.1.6 校本课程开发第21-22页
        2.1.7 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的关系第22-23页
    2.2 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第23-26页
        2.2.1 人本主义理论第23-24页
        2.2.2 多元智能理论第24-26页
第三章 Y中学《物理竞赛辅导》校本课程开设现状第26-66页
    3.1 Y中学《物理竞赛辅导》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第26-28页
        3.1.1 坚持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的原则第26页
        3.1.2 坚持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原则第26-27页
        3.1.3 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原则第27页
        3.1.4 坚持以突出物理学科教育特点为原则第27-28页
    3.2 Y中学《物理竞赛辅导》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第28-32页
        3.2.1 校本课程的课程环境分析第28-29页
        3.2.2 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设置第29-30页
        3.2.3 《物理竞赛辅导》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第30-31页
        3.2.4 《物理竞赛辅导》校本课程的实施第31-32页
    3.3 Y中学《物理竞赛辅导》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现状调查第32-66页
        3.3.1 调查工具的开发第32-33页
        3.3.2 样本的选择第33页
        3.3.3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测第33-34页
        3.3.4 调查的实施第34-35页
        3.3.5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第35-43页
        3.3.6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第43-50页
        3.3.7 教师的访谈调查分析第50-54页
        3.3.8 听课案例实录片段第54-66页
第四章 Y中学《物理竞赛辅导》校本课程开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第66-73页
    4.1 Y中学《物理竞赛辅导》校本课程开设的成效第66-68页
        4.1.1 提升了学生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学习能力第66页
        4.1.2 提高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第66-67页
        4.1.3 发展了学生的数理能力和对物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第67页
        4.1.4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第67页
        4.1.5 丰富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种类,突显学校的校本特色第67-68页
    4.2 Y中学《物理竞赛辅导》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68-73页
        4.2.1 校本课程宣传普及工作需加强第68页
        4.2.2 常规教学任务重,教师精力有限第68-69页
        4.2.3 校本课程适合学生的发展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第69-70页
        4.2.4 校本课程开发步骤还需进一步完善第70页
        4.2.5 校本课程发展面临困境第70-73页
第五章 Y中学《物理竞赛辅导》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对策与建议第73-83页
    5.1 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和制度保障第73-74页
        5.1.1 制定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政策第73页
        5.1.2 深化学校组织与制度建设第73-74页
    5.2 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第74-75页
        5.2.1 更新教师校本课程观念第74页
        5.2.2 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第74-75页
        5.2.3 教师注重在校本课堂上渗透校本观念第75页
    5.3 学校重视与支持校本课程的建设第75-77页
        5.3.1 学校设立专门的校本课程组织管理机构第76页
        5.3.2 组织教师在职培训,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第76-77页
        5.3.3 学校将校本课程纳入优质课、公开课的评选中第77页
    5.4 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第77-79页
        5.4.1 评价主体多元化第77-78页
        5.4.2 评价方法多样化第78页
        5.4.3 评价活动的及时性与全程性第78-79页
    5.5 构建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第79-81页
        5.5.1 整合特色资源,建设更具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第79-80页
        5.5.2 课程设置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合学生的发展第80页
        5.5.3 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第80-81页
    5.6 借助外部力量,争取多方合作第81-83页
        5.6.1 课程实施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第81页
        5.6.2 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第81-83页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6.1 研究的主要收获第83页
    6.2 研究的不足第83-84页
    6.3 研究的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附录第87-92页
    附录Ⅰ: 学生调查问卷第87-89页
    附录Ⅱ: 教师调查问卷第89-91页
    附录Ⅲ: 教师访谈提纲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FIAS的中学数学名师课堂师生互动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下一篇:现代教育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扬州市区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