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对文本多元化解读意义研究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分类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第2章 语文文本·文本解读·多元化解读 | 第13-17页 |
2.1 语文文本的概念 | 第13页 |
2.2 文本解读 | 第13-14页 |
2.3 多元化解读 | 第14-17页 |
第3章 中学语文文本多元化解读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7-25页 |
3.1 中学语文文本多元化解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22页 |
3.1.1 没有正确把握文本重心 | 第17页 |
3.1.2 文本解读缺乏核心价值观念 | 第17-18页 |
3.1.3 对文本解读的思维方式单一、固化 | 第18-20页 |
3.1.4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过于依赖参考书 | 第20-21页 |
3.1.5 文本解读的错误和偏差 | 第21-22页 |
3.2 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能力缺失原因分析 | 第22-25页 |
3.2.1 内部原因 | 第22-23页 |
3.2.2 外部原因 | 第23-25页 |
第4章 中学语文文本多元化解读的必要性和理论探讨 | 第25-31页 |
4.1 中学语文文本多元化解读的必要性 | 第25-29页 |
4.1.1 社会对文本解读客观要求 | 第25-26页 |
4.1.2 文学语言的开放性是文本多元化解读的内在要求 | 第26-27页 |
4.1.3 文本解读中的期待视野 | 第27-28页 |
4.1.4 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内在要求 | 第28-29页 |
4.2 中学语文文本多元化解读的理论探讨 | 第29-31页 |
第5章 中学语文文本多元化解读的原则和方法 | 第31-35页 |
5.1 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局部分析相结合 | 第31页 |
5.2 创造性解读和尊重文本相结合 | 第31-32页 |
5.3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 第32-35页 |
第6章 中学文本多元解读的策略 | 第35-41页 |
6.1 回归文本,潜心阅读 | 第35-37页 |
6.1.1 准确解读文本 | 第35页 |
6.1.2 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背景 | 第35-36页 |
6.1.3 正确处理文本解读和课件的关系 | 第36-37页 |
6.2 立足文本,具体理解 | 第37-39页 |
6.2.1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本 | 第37-38页 |
6.2.2 促进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 第38-39页 |
6.3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谢辞 | 第45-47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