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问题及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第10页
    1.3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3.2 实践意义第11页
    1.4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4.1 外语教学促进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现状研究第11-13页
        1.4.2 小学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路径研究第13-15页
        1.4.3 本研究的出发点和创新性第15-16页
    1.5 核心概念界定第16-21页
        1.5.1 意识第16-17页
        1.5.2 跨文化交际第17-19页
        1.5.3 跨文化交际意识第19-21页
2 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理论研究第21-28页
    2.1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第21-24页
        2.1.1 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外语课程的目标第21-22页
        2.1.2 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的维度第22-23页
        2.1.3 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外语语言能力形成的路径第23-24页
    2.2 小学外语课程促进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可能性与方法第24-25页
    2.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理论第25-26页
    2.4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第26页
    2.5 克拉申“可理解的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第26-28页
3 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养成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第28-45页
    3.1 研究方法论基础和具体方法第28-30页
        3.1.1 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第28页
        3.1.2 研究的具体方法第28-29页
            3.1.2.1 问卷法第28页
            3.1.2.2 访谈法第28页
            3.1.2.3 课堂观察法第28-29页
            3.1.2.4 案例分析法第29页
        3.1.3 答题原则和方法第29页
        3.1.4 统计方式第29-30页
    3.2 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0-33页
        3.2.1 访谈结果分析第31-33页
            3.2.1.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第31-32页
            3.2.1.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第32-33页
    3.3 布鲁姆认知过程结合课堂观察分析第33-42页
    3.4 布鲁姆认知过程结合个案分析第42-45页
4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路径第45-55页
    4.1 补充教学内容,拓展认知第46-48页
        4.1.1 丰富语言材料,扩展学生认知第46-47页
        4.1.2 英语国家文化内容应当联系实际生活,体现学生身份感第47页
        4.1.3 在跨文化交际中提供真实的交流难题和富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第47-48页
        4.1.4 高频度输入,以话题形式呈现文化内容第48页
    4.2 用思维方法支撑语言表达,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第48-51页
        4.2.1 引导学生分析前因后果,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第49页
        4.2.2 以文化差异为现实根据,深化学生的相互理解和体验性反思程度第49-50页
        4.2.3 从体验性互动中反思自身行为和他人行为的意义第50页
        4.2.4 设计的任务能引发学生主体介入,促进角色转变第50-51页
    4.3 转换角色,调适行为,创造新的交际模式第51-52页
        4.3.1 角色扮演第51页
        4.3.2 强调文化差异的同时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第51-52页
    4.4 构建基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教学评价体系第52-55页
        4.4.1 以语言为载体,实现跨文化交际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第52-53页
        4.4.2 以课程目标为框架,实现教学内容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在契合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附录一第61-63页
附录二第63-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新手型教师教育信念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困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