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5-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4 本文创新 | 第17-19页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2.1 股权结构 | 第19-20页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9页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2.2 会计稳健性 | 第20-21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1页 |
2.3 盈余管理 | 第21-25页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1-22页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2-25页 |
3 股权结构、盈余管理与会计稳健性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5-35页 |
3.1 股权结构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5-26页 |
3.1.1 股权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 第25页 |
3.1.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25-26页 |
3.2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6-30页 |
3.2.1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3.2.2 盈余管理的方式分析 | 第27-29页 |
3.2.3 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第29-30页 |
3.3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及经济影响 | 第30-32页 |
3.4 其他相关理论 | 第32-35页 |
3.4.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2页 |
3.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2-33页 |
3.4.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3-35页 |
4 研究假设的提出及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35-49页 |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5-39页 |
4.1.1 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行为 | 第35-38页 |
4.1.2 股权结构与会计稳健性 | 第38页 |
4.1.3 会计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 第38-39页 |
4.2 研究方法、样本及变量选择 | 第39-45页 |
4.2.1 基础模型 | 第39-42页 |
4.2.2 样本选择 | 第42页 |
4.2.3 变量选择 | 第42-45页 |
4.3 股权结构、会计稳健性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模型构建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5 实证检验 | 第49-65页 |
5.1 实证分析 | 第49-58页 |
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9-51页 |
5.1.2 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5.1.3 单位根检验 | 第52-53页 |
5.1.4 回归分析 | 第53-58页 |
5.2 基于控制变量分组的比较研究 | 第58-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6 案例研究 | 第65-71页 |
6.1 案例背景介绍 | 第65-66页 |
6.1.1 中国银行 | 第65页 |
6.1.2 用友网络 | 第65-66页 |
6.1.3 云南白药 | 第66页 |
6.2 案例分析 | 第66-69页 |
6.2.1 对中国银行的分析 | 第67-68页 |
6.2.2 对用友网络的分析 | 第68-69页 |
6.2.3 对云南白药的分析 | 第6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7 研究结论、建议和展望 | 第71-75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1页 |
7.2 建议 | 第71-73页 |
7.2.1 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内部治理 | 第71-72页 |
7.2.2 重视会计稳健性的作用 | 第72页 |
7.2.3 优化上市公司外部市场环境 | 第72-73页 |
7.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第73-75页 |
7.3.1 研究局限 | 第73页 |
7.3.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附录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