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2.1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3 研究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14-21页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4-15页 |
2.1.2 优势视角 | 第15-16页 |
2.1.3 家庭功能主义 | 第16-17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2.1 农村留守儿童 | 第17-18页 |
2.2.2 心灵关怀 | 第18页 |
2.2.3 社会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 | 第18-19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3.1 文献法 | 第19页 |
2.3.2 问卷法 | 第19页 |
2.3.3 个案介入方法 | 第19-20页 |
2.4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三章 E小学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缺失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29页 |
3.1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3.1.1 全国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 第21页 |
3.1.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3.2 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的现状及问题 | 第22-28页 |
3.2.1 人际交往层面 | 第22-24页 |
3.2.2 学习适应层面 | 第24-26页 |
3.2.3 性格情绪层面 | 第26-28页 |
3.3 E小学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3.3.1 留守儿童父母对其关怀不足 | 第28页 |
3.3.2 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 | 第28-29页 |
第四章 个案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实务及分析 | 第29-39页 |
4.1 个案工作方法 | 第29页 |
4.2 个案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实务过程 | 第29-37页 |
4.2.1 个案案例1 | 第29-32页 |
4.2.2 个案案例2 | 第32-35页 |
4.2.3 其他个案基本情况 | 第35-37页 |
4.3 个案介入路径思考 | 第37-39页 |
4.3.1 选取个案对象 | 第37页 |
4.3.2 建立专业关系 | 第37页 |
4.3.3 运用专业技巧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对策及建议 | 第39-43页 |
5.1 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 第39-40页 |
5.1.1 小组工作方法 | 第39页 |
5.1.2 小组工作方法 | 第39-40页 |
5.1.3 社区工作方法 | 第40页 |
5.2 社会政策保障 | 第40-41页 |
5.2.1 鼓励支持留守儿童父母回乡创业 | 第40页 |
5.2.2 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帮扶模式 | 第40-41页 |
5.3 学校社工介入的具体建议 | 第41-43页 |
5.3.1 搭建心灵关怀平台 | 第41页 |
5.3.2 建立家校委员会 | 第41-42页 |
5.3.3 社会工作与心理互助模式 | 第42-43页 |
结论与反思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