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基本概念 | 第10页 |
1.2.2 流动儿童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2.3 流动儿童的交往现状及偏差行为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4 流动儿童交往偏差行为干预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问题 | 第15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4.2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1.5 研究理论 | 第16-17页 |
1.5.1 认知行为理论 | 第16页 |
1.5.2 增能理论 | 第16页 |
1.5.3 社会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6.1 参与观察法 | 第17页 |
1.6.2 访谈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流动儿童认知行为的特点和偏差行为评估 | 第18-24页 |
2.1 L市C小学基本情况 | 第18页 |
2.2 儿童认知的表现 | 第18-19页 |
2.3 儿童交往行为的表现 | 第19-20页 |
2.4 儿童偏差行为评估 | 第20-22页 |
2.5 流动儿童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流动儿童交往偏差行为的干预过程 | 第24-40页 |
3.1 小组成员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3.2 “借我一双翅膀,成长吧少年”小组方案介绍 | 第26-28页 |
3.3 小组工作介入过程与分析 | 第28-40页 |
3.3.1 小组前期阶段:认知的改变 | 第28-32页 |
3.3.2 小组中期阶段:交往行为的示范 | 第32-34页 |
3.3.3 小组后期阶段:增强交往信心,赋予个性化的交往行为 | 第34-40页 |
第四章 流动儿童交往偏差行为干预结果评估 | 第40-46页 |
4.1 目标达成及行为前后对比变化评估 | 第40-42页 |
4.2 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 | 第42-43页 |
4.3 社会工作者评估 | 第43-4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6-49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46-47页 |
5.1.1 本研究的成果 | 第46-47页 |
5.1.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7页 |
5.2 流动儿童人际交往偏差行为改善的对策建议 | 第47-49页 |
5.2.1 发挥社会的正向支持作用 | 第47页 |
5.2.2 构建平等友爱的校园环境 | 第47-48页 |
5.2.3 改善家庭的互动模式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一 | 第51-53页 |
附录二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