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发展及对策--从商业银行角度的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引言第8-13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0页
        1.2.1 国内研究理论现状第8-10页
        1.2.2 国外研究理论现状第10页
    1.3 创新之处第10-11页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1页
    1.5 研究框架第11-13页
第2章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发展的背景第13-21页
    2.1 中小企业融资难第13-16页
        2.1.1 银企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第13-14页
        2.1.2 融资渠道不通畅与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第14-15页
        2.1.3 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第15页
        2.1.4 中小企业对非正规融资渠道的依赖第15-16页
    2.2 商业银行融资发展的限制第16-19页
        2.2.1 商业银行对大项目和大企业的倾向第16-17页
        2.2.2 商业银行贷款手续的繁复第17-18页
        2.2.3 商业银行金融管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负面影响第18-19页
        2.2.4 商业银行风险与收益成本不对称第19页
    2.3 金融共生理论与银企双赢第19-21页
第3章 供应链、供应链融资的理论基础第21-32页
    3.1 供应链的概念第21页
    3.2 供应链融资的概念第21页
    3.3 供应链融资的特点第21-23页
        3.3.1 供应链融资具有整体性第21-22页
        3.3.2 供应链融资参与者多样化第22页
        3.3.3 供应链融资可以实现多赢第22页
        3.3.4 供应链融资具有风险易控制性第22-23页
        3.3.5 供应链融资具有融资外包性第23页
    3.4 供应链融资的模式第23-29页
        3.4.1 预付款融资模式第23-25页
        3.4.2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第25-27页
        3.4.3 存货类融资模式第27-29页
        3.4.4 三种融资方式的差异比较第29页
    3.5 横向比较供应链融资与传统融资的区别第29-30页
        3.5.1 融资标准区别第29页
        3.5.2 还款来源区别第29-30页
        3.5.3 风险特征区别第30页
    3.6 纵向比较国内供应链融资与国外供应链融资的差距第30-32页
第4章 制约我国银行中小企业供应链发展的因素第32-36页
    4.1 从国家角度分析第32-33页
        4.1.1 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不足第32页
        4.1.2 供应链融资的国家法律空白第32-33页
    4.2 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第33-34页
        4.2.1 传统的融资概念根深蒂固第33页
        4.2.2 银行部门结构设置对供应链融资流程的阻碍第33页
        4.2.3 银行成熟的技术平台的缺乏第33-34页
        4.2.4 银行从业人员对供应链的熟悉度不足第34页
    4.3 从供应链自身角度分析第34-36页
        4.3.1 核心企业风险转移第34-35页
        4.3.2 流动资产价值的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第35页
        4.3.3 信用体系不健全第35-36页
第5章 我国银行中小企业供应链服务的发展对策第36-47页
    5.1 准入体系第36-39页
        5.1.1 债项评级优先于债务人评级第36-38页
        5.1.2 不同交易类型设置不同的准入条件第38-39页
    5.2 操作平台第39-41页
        5.2.1 建立供应链融资单独一条线部门第39-40页
        5.2.2 前台营销第40页
        5.2.3 中台产品开发第40-41页
        5.2.4 后台操作的集中第41页
    5.3 动产担保物权第41-43页
        5.3.1 存货类融资的存货第41-42页
        5.3.2 应收账款融资的合格应收账款第42页
        5.3.3 预付款融资的第三方货权第42-43页
    5.4 风险预警与应急第43-44页
        5.4.1 灵活快速的市场商品信息收集和反馈体系的建立第43页
        5.4.2 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第43-44页
    5.5 核心企业和监管合作方第44-47页
        5.5.1 仓储监管方的选择第44-45页
        5.5.2 核心企业第45-47页
第6章 小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mpirical Study on Determinants and Valuation Effect of M&A Payment Methods in China
下一篇:上海日播柔性供应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