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生物传感器简介 | 第12-13页 |
·构筑生物传感界面中生物分子的一般固定化方法 | 第13-15页 |
·物理吸附法 | 第13-14页 |
·化学交联法 | 第14页 |
·共价键合法 | 第14页 |
·包埋法 | 第14页 |
·电化学聚合法 | 第14-15页 |
·制备生物传感器的生物分子固定化新技术 | 第15-17页 |
·纳米技术 | 第15-16页 |
·自组装技术 | 第16页 |
·碳纳米管技术 | 第16-17页 |
·溶胶-凝胶技术 | 第17页 |
·生物传感器对H_2O_2的精确检测 | 第17-18页 |
·植酸简介 | 第18-19页 |
·本研究论文的构思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血红蛋白在植酸-金纳米链上的直接电化学及其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 | 第21-33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金纳米粒子制备 | 第22页 |
·修饰电极制备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2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 第24-25页 |
·紫外表征 | 第25-26页 |
·电极修饰过程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表征 | 第26-27页 |
·直接电化学 | 第27-28页 |
·不同扫速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28-29页 |
·溶液pH的影响 | 第29-30页 |
·Hb/AuNPs/PA/GCE对过氧化氢的催化 | 第30-31页 |
·计时电流响应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血红蛋白-氧化锌 | 第33-45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血红蛋白-氧化锌纳米棒液(Hb-ZnO)的制备 | 第34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5-44页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 | 第35-36页 |
·紫外表征 | 第36-37页 |
·电极修饰过程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表征 | 第37-38页 |
·直接电化学 | 第38-40页 |
·不同扫速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40-41页 |
·溶液pH的影响 | 第41-42页 |
·{Hb-ZnO/PA}_6/GCE对过氧化氢的催化 | 第42-43页 |
·计时电流响应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植酸/纳米金自组装介孔膜及其生物传感的应用 | 第45-56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金纳米粒子制备 | 第46页 |
·修饰电极制备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7-55页 |
·TEM表征 | 第47-48页 |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 第48-49页 |
·电化学行为 | 第49-51页 |
·修饰层数的影响 | 第51-53页 |
·HRP/{AuNPs/PA}_2/Au对过氧化氢的催化 | 第53-54页 |
·计时电流响应 | 第54-55页 |
·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二氧化钛-金纳米复合膜内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 | 第56-67页 |
·引言 | 第56-57页 |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实验试剂 | 第57页 |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金纳米粒子制备 | 第57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7-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8-66页 |
·FESEM表征 | 第58-59页 |
·紫外表征 | 第59-60页 |
·电化学行为表征 | 第60-61页 |
·HRP在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 | 第61-62页 |
·修饰电极不同扫速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62-63页 |
·溶液pH的影响 | 第63-64页 |
·Nafion/HRP/AuNPs/TiO_2/GCE对过氧化氢的催化 | 第64-65页 |
·计时电流响应 | 第65-66页 |
·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