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1-14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 | 第17-36页 |
2.1 数据编组 | 第17-19页 |
2.2 宏观层面 | 第19-20页 |
2.2.1 Smeed模型 | 第19-20页 |
2.2.2 其他宏观层面模型 | 第20页 |
2.3 中观层面 | 第20-26页 |
2.3.1 事故数据质量研究 | 第20-21页 |
2.3.2 统计模型综述 | 第21页 |
2.3.3 模型演进与应用 | 第21-24页 |
2.3.4 模型特性研究 | 第24-26页 |
2.3.5 国内研究 | 第26页 |
2.4 微观层面 | 第26-29页 |
2.4.1 事故数据分析及研究综述 | 第27页 |
2.4.2 统计模型演进及应用 | 第27-29页 |
2.4.3 模型特性研究 | 第29页 |
2.5 MCMC完整贝叶斯法 | 第29-33页 |
2.5.1 贝叶斯推断 | 第30-31页 |
2.5.2 MCMC随机模拟 | 第31-32页 |
2.5.3 收敛性检验 | 第32-33页 |
2.5.4 拟合度评估 | 第33页 |
2.5.5 软件 | 第33页 |
2.6 现有研究存在问题 | 第33-36页 |
2.6.1 宏观层面 | 第34页 |
2.6.2 中观层面 | 第34页 |
2.6.3 微观层面 | 第34-36页 |
第3章 基于改进Smeed模型的国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指标短期预测 | 第36-45页 |
3.1 数据来源及特性 | 第36-38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36页 |
3.1.2 数据基本特性 | 第36-38页 |
3.2 电动自行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38页 |
3.3 模型介绍 | 第38-39页 |
3.4 模型设定 | 第39-41页 |
3.4.1 电动自行车的效应 | 第40页 |
3.4.2 长期交通安全意识改善的效应 | 第40-41页 |
3.5 模型比选与建模结果 | 第41-43页 |
3.5.1 基于模型1的改进型模型 | 第41-42页 |
3.5.2 基于模型2的改进型模型 | 第42-43页 |
3.6 短期趋势预测 | 第43-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基于负二项模型的分层混合效应城区路口路段整合事故频率分析 | 第45-70页 |
4.1 道路情况与数据特性 | 第45-54页 |
4.1.1 道路基本情况 | 第45-46页 |
4.1.2 路段分组 | 第46页 |
4.1.3 研究对象选择 | 第46-47页 |
4.1.4 数据特性 | 第47-54页 |
4.2 模型介绍 | 第54-56页 |
4.2.1 泊松模型及负二项模型 | 第54-55页 |
4.2.2 整合路口路段的模型形式 | 第55-56页 |
4.2.3 多层次框架下的混合效应模型形式 | 第56页 |
4.3 标准泊松模型 | 第56-59页 |
4.3.1 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 | 第57-58页 |
4.3.2 MCMC完整贝叶斯法结果 | 第58-59页 |
4.4 过离散检验 | 第59-60页 |
4.5 标准负二项模型 | 第60-62页 |
4.6 空间相关性检验 | 第62-64页 |
4.7 分层混合效应整合模型 | 第64-69页 |
4.7.1 模型设定 | 第64-65页 |
4.7.2 建模结果 | 第65-66页 |
4.7.3 模型解释 | 第66-69页 |
4.8 道路安全改进建议 | 第6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基于混合logit模型的事故中驾驶人伤亡情况分析 | 第70-90页 |
5.1 数据来源及特性 | 第70-76页 |
5.1.1 数据来源与基本情况 | 第70页 |
5.1.2 研究对象选择 | 第70-71页 |
5.1.3 数据特性 | 第71-76页 |
5.2 模型介绍 | 第76-78页 |
5.2.1 混合效应多项logit模型 | 第76-77页 |
5.2.2 混合效应顺序logit模型 | 第77-78页 |
5.3 建模结果与解释 | 第78-88页 |
5.3.1 混合效应多项logit模型 | 第78-83页 |
5.3.2 混合效应顺序logit模型 | 第83-86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86-88页 |
5.4 交通安全建议 | 第88-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6.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