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以临夏JS中学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引言 | 第9-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课改的需要 | 第9-10页 |
2.教学实践的需要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问题 | 第11页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作业 | 第16-17页 |
2.课后作业 | 第17页 |
3.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 | 第17-18页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1.作业观的认识 | 第18-19页 |
2.作业难度的研究 | 第19-20页 |
3.作业量的研究 | 第20-21页 |
(三)国内文献综述 | 第21-25页 |
1.有关作业的研究 | 第21-24页 |
2.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 | 第24-25页 |
(四)述评 | 第25-27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第27-28页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8-29页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第29-31页 |
四、课后作业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 第31-46页 |
(一)研究工具 | 第31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31-33页 |
(三)调查实施 | 第33页 |
(四)调查分析 | 第33-46页 |
五、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理论探讨 | 第46-54页 |
(一)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原则 | 第46-49页 |
1.主体性 | 第46-47页 |
2.适宜性 | 第47页 |
3.减负性 | 第47-48页 |
4.发展性 | 第48页 |
5.层次性 | 第48-49页 |
(二)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层次 | 第49-51页 |
(三)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要求 | 第51-52页 |
(四)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流程 | 第52-54页 |
六、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 第54-74页 |
(一)实践对象与时间 | 第54页 |
1.实践对象 | 第54页 |
2.实践时间 | 第54页 |
(二)课后分层作业案例 | 第54-64页 |
(三)课后分层作业的实践效果 | 第64-74页 |
1.调查工具 | 第64-65页 |
2.调查实施 | 第65页 |
3.分析与讨论 | 第65-74页 |
七、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Ⅰ 高一化学课后作业的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 | 第79-82页 |
附录Ⅱ 实施课后分层作业设计后的学生调查问卷 | 第82-84页 |
附录Ⅲ 学生访谈提纲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