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民歌》翻译实践报告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1.1 中国民俗文化与中国民歌 | 第9页 |
1.2 翻译文本的背景 | 第9-10页 |
1.3 翻译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4 报告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 | 第12-14页 |
2.1 动态对等理论 | 第12-13页 |
2.2 动态对等理论对信阳民歌的翻译启示 | 第13-14页 |
第3章 翻译过程描述 | 第14-27页 |
3.1 译前准备 | 第14-15页 |
3.1.1 背景知识准备 | 第14-15页 |
3.1.2 技术性准备 | 第15页 |
3.1.3 翻译理论准备 | 第15页 |
3.2 信阳民歌文本分析 | 第15-19页 |
3.2.1 信阳民歌内容 | 第15-16页 |
3.2.2 信阳民歌语言特点 | 第16-19页 |
3.3 译文文本分析 | 第19-26页 |
3.3.1 词汇对等 | 第19-20页 |
3.3.2 句法对等 | 第20-23页 |
3.3.3 篇章对等 | 第23-24页 |
3.3.4 文体对等 | 第24-26页 |
3.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翻译难点和翻译方法 | 第27-35页 |
4.1 翻译难点 | 第27-29页 |
4.1.1 歌名的翻译 | 第27页 |
4.1.2 音乐术语的翻译 | 第27-28页 |
4.1.3 长难句的翻译 | 第28-29页 |
4.2 翻译方法 | 第29-34页 |
4.2.1 音译法 | 第30页 |
4.2.2 直译加注释法 | 第30-31页 |
4.2.3 意译法 | 第31-32页 |
4.2.4 增译法与省译法 | 第32-34页 |
4.3 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总结 | 第35-38页 |
5.1 初译稿的翻译与审校 | 第35-36页 |
5.1.1 初译稿的翻译 | 第35页 |
5.1.2 译后审校 | 第35-36页 |
5.2 翻译经验 | 第36页 |
5.3 翻译反思 | 第36-37页 |
5.4 今后努力方向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A 原文 | 第41-56页 |
附录B 译文 | 第56-78页 |
Glossary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