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1 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1.1.2 化学“元素观”的价值 | 第12-13页 |
1.2 化学“元素观”的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化学基本观念内涵 | 第13-15页 |
1.2.2 化学“元素观”内涵 | 第15-16页 |
1.2.3 元素观的教学 | 第16-17页 |
1.2.4 元素观认识层次及发展水平的评价 | 第17-18页 |
1.2.5 研究启示 | 第18页 |
1.3 研究目的、任务和意义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3.2 研究任务 | 第19页 |
1.3.3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化学“元素观”测评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30页 |
2.1 化学基本观念 | 第21页 |
2.2 元素观 | 第21-29页 |
2.2.1 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化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分析 | 第21-27页 |
2.2.2 化学“元素观”的基本理解和发展水平 | 第27-29页 |
2.3 测量与评价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化学“元素观”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 | 第30-35页 |
3.1 化学“元素观”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0-31页 |
3.2 化学“元素观”发展水平测试卷的编制 | 第31-35页 |
3.2.1 命题计划的确定 | 第31-32页 |
3.2.2 测试内容 | 第32页 |
3.2.3 题型的选择 | 第32-34页 |
3.2.4 测验的长度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化学“元素观”测评研究 | 第35-84页 |
4.1 测评对象 | 第35页 |
4.2 测评目标 | 第35-36页 |
4.3 测评工具 | 第36页 |
4.4 测评方法 | 第36页 |
4.5 测试卷回收 | 第36-37页 |
4.6 测评卷评价分析和描述性统计 | 第37-48页 |
4.6.1 测评卷评价 | 第37-40页 |
4.6.2 测量结果描述性统计 | 第40-48页 |
4.7 化学“元素观”培养的重点、难点分析 | 第48-58页 |
4.7.1 元素观一级指标重点和难点定位 | 第48-51页 |
4.7.2 元素观二级指标重点和难点定位 | 第51-58页 |
4.8 化学“元素观”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 第58-79页 |
4.8.1 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元素观发展水平的比较 | 第58-60页 |
4.8.2 不同性别的学生元素观发展水平的比较 | 第60-65页 |
4.8.3 文理选科不同的学生元素观发展水平的比较 | 第65-70页 |
4.8.4 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元素观发展水平的比较 | 第70-75页 |
4.8.5 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元素观发展水平的比较 | 第75-79页 |
4.9 学业成绩与元素观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第79-80页 |
4.10 典型错误分析 | 第80-84页 |
第五章 化学“元素观”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84-96页 |
5.1 化学学习兴趣 | 第84-86页 |
5.2 化学课堂表现 | 第86-88页 |
5.3 化学学习方法 | 第88-91页 |
5.4 对不同知识类型的学习态度 | 第91-93页 |
5.5 教师的教学方式 | 第93-96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第96-10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6-99页 |
6.2 培养学生化学“元素观”的教学建议 | 第99-101页 |
6.3 研究创新点 | 第101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附录 | 第105-110页 |
附录一 中学生化学“元素观”发展水平测试卷 | 第105-108页 |
附录二 中学生化学学习状况调查表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