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6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1. 学业水平评价的蕴涵得以进一步拓展 | 第10-11页 |
2. 对学业水平评价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11-12页 |
3. 现行的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有待深入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 学业水平评价相关研究 | 第14-19页 |
2. 综合素质评价背景下的学业水平评价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3. 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第21-22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一、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的内涵界定 | 第26-34页 |
(一)综合素质评价 | 第26-27页 |
(二)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 | 第27-29页 |
1. 学业水平评价 | 第27-28页 |
2. 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 | 第28-29页 |
(三)学业水平评价的发展历程 | 第29-34页 |
二、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的理论分析 | 第34-66页 |
(一)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的基本理念 | 第34-36页 |
1. 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 第34-35页 |
2. 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讲求过程与结果并重 | 第35页 |
3. 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关注师生主动性的反思 | 第35-36页 |
(二)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的评价内容 | 第36-47页 |
1. 结果性的评价内容 | 第36-39页 |
2. 过程中的评价内容 | 第39-47页 |
(三)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的评价方法 | 第47-62页 |
1. 量化评价方法 | 第47-53页 |
2. 质性评价方法 | 第53-62页 |
(四)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的结果使用 | 第62-66页 |
1. 校内使用 | 第62-64页 |
2. 高中招生使用 | 第64-66页 |
三、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66-80页 |
(一)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的问题呈现 | 第66-75页 |
1. 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主体的多元价值体现不足 | 第66-67页 |
2. 评价内容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对过程的评价关注不足 | 第67-70页 |
3. 评价方法偏重于量化,对多样化的质性方法使用不足 | 第70-73页 |
4. 评价结果缺乏科学分析,利用率较低 | 第73-75页 |
(二)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75-80页 |
1. 长期处于“分数至上”的传统评价生态 | 第75-76页 |
2. 评价现实与教育理念之间存在落差 | 第76页 |
3. 教师综合运用学业评价方式的能力欠缺 | 第76-77页 |
4.“以教师为中心”评价观念引起的评价依赖 | 第77-80页 |
四、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的优化策略 | 第80-88页 |
(一)改变传统评价观念,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 | 第80-81页 |
(二)缩小初中生学业水平评价实践与理念之间的落差 | 第81-83页 |
(三)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价值,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 第83-85页 |
(四)借助丰富的校园学习活动更好地开展评价 | 第85-86页 |
(五)建立校本化电子平台,实现评价网络化 | 第86-88页 |
结语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附录 | 第98-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