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类词缀现象考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1.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2.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1 研究范围 | 第10-11页 |
2.2 研究角度 | 第11-12页 |
3.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2-15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3.2 语料来源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网络新词和类词缀的识别 | 第15-29页 |
1.1 网络新词和类词缀的界定 | 第15-17页 |
1.1.1 网络新词的界定 | 第15页 |
1.1.2 词缀的界定 | 第15-16页 |
1.1.3 类词缀的界定 | 第16-17页 |
1.2 网络新词类词缀的判定 | 第17-25页 |
1.2.1 事物现象类附加成分 | 第17-21页 |
1.2.2 指人类附加成分 | 第21-25页 |
1.3 网络新词类词缀的分类 | 第25-29页 |
1.3.1 类前缀和类后缀 | 第25-28页 |
1.3.2 自源类和外源类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含类词缀的三音节网络新词 | 第29-33页 |
2.1 含类词缀网络新词的三音节特点 | 第29-30页 |
2.2 三音节占优势的原因 | 第30-33页 |
2.2.1 语言模因 | 第30-31页 |
2.2.2 汉语韵律 | 第31页 |
2.2.3 交际与表达的统一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网络新词类词缀产生的原因 | 第33-39页 |
3.1 内因 | 第33-35页 |
3.1.1 语言构词规律的遵循 | 第33-34页 |
3.1.2 语言经济原则的推动 | 第34页 |
3.1.3 语言类推机制的催化 | 第34-35页 |
3.2 外因 | 第35-39页 |
3.2.1 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 第35页 |
3.2.2 网络媒体推波助澜 | 第35-36页 |
3.2.3 语言之间接触发展 | 第36页 |
3.2.4 社会文化影响制约 | 第36-37页 |
3.2.5 大众心理情感诉求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网络新词类词缀的形成机制 | 第39-43页 |
4.1 隐喻机制 | 第39-40页 |
4.2 转喻机制 | 第40-41页 |
4.3 两种机制共同参与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网络新词类词缀发展趋势的尝试性预测 | 第43-47页 |
5.1 网络新词类词缀表现稳定 | 第43-44页 |
5.2 网络新词类词缀趋向词缀 | 第44页 |
5.3 网络新词类词缀趋向词根 | 第44-45页 |
5.4 网络新兴类词缀不断涌现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