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绪论 | 第12-23页 |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12-14页 |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 三、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 第一章“部编本”语文教材修订的缘起 | 第23-34页 |
| 第一节 对语文教育本体规律的重视 | 第23-25页 |
| 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 第23-24页 |
| 二、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 第24页 |
| 三、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 第25-27页 |
| 一、2011 年版新课标的调整与变动 | 第25-26页 |
| 二、新课标的理念与特点 | 第26-27页 |
|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突破变革 | 第27-32页 |
|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 第27-29页 |
| 二、初中各版语文教材发展现状 | 第29-32页 |
| 第四节 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 第32-34页 |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2页 |
| 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 | 第32-33页 |
| 三、“五大发展理念” | 第33-34页 |
| 第二章“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各系统特点对比分析 | 第34-49页 |
| 第一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知识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 一、2016 年与2013年初一语文教材知识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 二、2016 年新版教材知识系统的特点 | 第35-36页 |
| 第二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36-41页 |
| 一、2016 年与2013年初一语文助读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36-39页 |
| 二、2016 年新版教材助读系统的特点 | 第39-41页 |
| 第三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41-45页 |
| 一、2016 年与2013年初一语文教材选文系统对比 | 第41-44页 |
| 二、2016 年新版教材选文系统的特点 | 第44-45页 |
| 第四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45-49页 |
| 一、2016 年与2013年初一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 二、2016 新版教材练习系统的特点 | 第47-49页 |
| 第三章“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与主要特色 | 第49-55页 |
| 第一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 | 第49-52页 |
| 一、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9-51页 |
| 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 第51-52页 |
| 第二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主要特色 | 第52-55页 |
| 一、知识系统完善编写体例 | 第52-53页 |
| 二、助读系统注重方法引导 | 第53页 |
| 三、选文系统强调四个标准 | 第53-54页 |
| 四、练习系统强调梯度设计 | 第54-55页 |
| 第四章“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修订与使用启示 | 第55-60页 |
| 第一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启示 | 第55-56页 |
| 一、坚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 第55-56页 |
| 二、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 第56页 |
| 第二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策略启示 | 第56-58页 |
| 一、注重初中语文知识学习的结构性 | 第56-57页 |
| 二、强调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科学性 | 第57页 |
| 三、关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梯度性 | 第57-58页 |
| 第三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具体教学启示 | 第58-60页 |
| 一、认真研读新教材,拓展语文教学新思路 | 第58页 |
| 二、引导学生关注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 第58页 |
| 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关注课外阅读 | 第58-59页 |
| 四、重视语言知识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第59-60页 |
| 结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附录 | 第63-69页 |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