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引导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 第13页 |
1.2.2 为地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借鉴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7-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1 习近平课程思政理论 | 第21页 |
2.2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第21页 |
2.3 罗杰斯人本主义德育理论 | 第21-22页 |
2.4 拉斯价值澄清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发展 | 第23-29页 |
3.1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理念 | 第23-24页 |
3.1.1 课程思政的内涵 | 第23页 |
3.1.2 课程思政的理念 | 第23-24页 |
3.2 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困境 | 第24-29页 |
3.2.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 | 第24页 |
3.2.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并举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3.2.3 “课程思政”的发展与困境 | 第26-29页 |
第四章 中学地理课程思政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9-41页 |
4.1 基于课堂观察法的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4.2 基于教师问卷的现状分析 | 第31-35页 |
4.2.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第31页 |
4.2.2 问卷说明与发放回收情况 | 第31页 |
4.2.3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4.3 基于学生问卷的现状分析 | 第35-38页 |
4.3.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第35页 |
4.3.2 问卷说明与发放回收情况 | 第35页 |
4.3.3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4.4 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地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第41-49页 |
5.1 地理“必修一”课程思政的教学安排 | 第41-42页 |
5.2 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 第42-45页 |
5.3 地理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具体示范 | 第45-49页 |
第六章 地理课程思政对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9-61页 |
6.1 实验目的 | 第49页 |
6.2 实验对象和变量选择 | 第49页 |
6.3 实验时间和评价者 | 第49页 |
6.4 地理课程思政实验过程 | 第49-50页 |
6.5 地理课程思政实验评价标准 | 第50-55页 |
6.6 地理课程思政实验结果 | 第55-58页 |
6.6.1 学生问卷价值观变化分析 | 第55-57页 |
6.6.2 学生行为变化分析 | 第57-58页 |
6.7 小结 | 第58-6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7.1 结论 | 第61-62页 |
7.2 存在的问题 | 第62-63页 |
7.3 前景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