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保健食品论文

多糖对高蛋白营养棒体系储藏初期质地变化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8-18页
    1.1 高蛋白营养棒第8页
    1.2 高蛋白营养棒的主要问题及研究进展第8-13页
        1.2.1 高蛋白营养棒的质地硬化问题第8-9页
        1.2.2 高蛋白营养棒质地硬化原因的研究进展第9-12页
            1.2.2.1 水分迁移第10页
            1.2.2.2 相分离第10-11页
            1.2.2.3 二硫键诱导蛋白质聚集第11页
            1.2.2.4 美拉德反应诱导的蛋白质自聚集第11-12页
        1.2.3 改善高蛋白营养棒质地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多糖第13-16页
        1.3.1 阿拉伯胶第13-14页
        1.3.2 κ-卡拉胶第14-15页
        1.3.3 黄原胶第15-16页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1.4.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6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18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第18页
    2.3 实验方法第18-21页
        2.3.1 高蛋白营养棒体系的制备第18-19页
        2.3.2 质构测定第19页
        2.3.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CLSM)第19页
            2.3.3.1 样品双染色第19页
            2.3.3.2 显微观察第19页
        2.3.4 电子扫描显微镜测定(SEM)第19-20页
        2.3.5 横向弛豫时间(T2)的测定第20页
        2.3.6 流变特性的测定第20页
        2.3.7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0-2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1-60页
    3.1 多糖对基于酪蛋白酸钠的蛋白棒模型体系的影响第21-41页
        3.1.1 三种不同的多糖对基于酪蛋白酸钠的蛋白棒模型体系的影响第21-31页
            3.1.1.1 酪蛋白酸钠体系质构的变化第21-24页
            3.1.1.2 酪蛋白酸钠体系微观结构的变化第24-29页
            3.1.1.3 酪蛋白酸钠体系中水及糖醇亲水小分子的迁移变化第29-31页
            3.1.1.4 本节小结第31页
        3.1.2 不同浓度的黄原胶对基于酪蛋白酸钠的蛋白棒模型体系的影响第31-41页
            3.1.2.1 酪蛋白酸钠体系质构的变化第31-34页
            3.1.2.2 酪蛋白酸钠体系微观结构的变化第34-39页
            3.1.2.3 酪蛋白酸钠体系中水及糖醇亲水小分子的迁移变化第39-41页
            3.1.2.4 本节小结第41页
    3.2 多糖对基于大豆分离蛋白的蛋白棒模型体系的影响第41-49页
        3.2.1 大豆蛋白体系质构的变化第42-44页
        3.2.2 大豆蛋白体系微观结构的变化第44-47页
        3.2.3 大豆蛋白体系中水及糖醇亲水小分子的迁移变化第47-49页
        3.2.4 本节小结第49页
    3.3 多糖对基于乳清分离蛋白的蛋白棒模型体系的影响第49-60页
        3.3.1 乳清蛋白体系流变特性的变化第50-55页
            3.3.1.1 多糖胶液的小幅震荡频率扫描实验结果第50-52页
            3.3.1.2 蛋白棒模型体系的小幅震荡频率扫描实验结果第52-55页
        3.3.2 乳清蛋白体系微观结构的变化第55-58页
        3.3.3 乳清蛋白体系中水及糖醇亲水小分子的迁移变化第58-59页
        3.3.4 本节小结第59-60页
主要结论第60-61页
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适配体散射探针、CSDPR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
下一篇:稻壳基磁性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改性及镉吸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