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概念界定 | 第11页 |
| ·拖延行为的类型 | 第11-13页 |
| ·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 | 第13-14页 |
| ·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 第13页 |
| ·人格特质的观点 | 第13-14页 |
| ·行为主义的观点 | 第14页 |
|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 第14页 |
| ·拖延行为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 ·行为观察法 | 第14页 |
| ·访谈法 | 第14-15页 |
| ·日记研究法 | 第15页 |
| ·拖延行为的测量 | 第15-16页 |
| ·拖延行为相关研究 | 第16-20页 |
| ·个体内部因素 | 第16-18页 |
| ·外部环境因素 | 第18-20页 |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0-2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0页 |
| ·被试选取 | 第20页 |
| ·主要研究假设 | 第20-22页 |
| 3 研究一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群体特征分析 | 第22-32页 |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 ·研究工具 | 第23-24页 |
| ·结果处理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 ·大学生回避性拖延、唤醒性拖延现状 | 第24-26页 |
| ·不同拖延水平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和压力知觉状况比较 | 第26-28页 |
| ·讨论 | 第28-32页 |
| ·大学生唤醒性拖延、回避性拖延特点分析 | 第28-29页 |
| ·大学生拖延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2页 |
| 4 研究二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完美主义、压力知觉的相关研究 | 第32-44页 |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 ·研究假设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 ·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压力知觉现状分析 | 第32-33页 |
| ·大学生拖延行为、完美主义与压力知觉的关系 | 第33-34页 |
| ·大学生压力知觉在完美主义与唤醒性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34-40页 |
| ·讨论 | 第40-44页 |
| ·大学生完美主义和压力知觉现状 | 第40-41页 |
|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完美主义、压力知觉的关系 | 第41-42页 |
| ·大学生压力知觉在完美主义和拖延行为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42-44页 |
| 5. 综合讨论 | 第44-46页 |
| ·研究意义与启示 | 第44页 |
| ·研究意义 | 第44页 |
| ·启示 | 第44页 |
|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44-46页 |
| ·研究不足 | 第44-45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 6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 第50-52页 |
| 后记 | 第52-53页 |
| 攻读学位期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