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7-35页 |
2.1 审计质量定义 | 第17-20页 |
2.1.1 审计质量的含义 | 第17-18页 |
2.1.2 审计质量的特征 | 第18-20页 |
2.2 审计质量属性 | 第20-21页 |
2.2.1 审计专业性 | 第20页 |
2.2.2 审计独立性 | 第20-21页 |
2.3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21-29页 |
2.3.1 审计专业性 | 第22-25页 |
2.3.2 审计独立性 | 第25-29页 |
2.4 我国审计质量评价现状 | 第29-31页 |
2.4.1 审计质量评价方法及比较 | 第29-31页 |
2.4.2 社会各界对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需求和期望 | 第31页 |
2.5 结构方程模型引入审计质量评价的适用性 | 第31-34页 |
2.5.1 结构方程的概念和结构 | 第31-32页 |
2.5.2 结构方程模型建构和分析步骤 | 第32-34页 |
2.5.3 结构方程模型引入审计质量评价的适用性分析 | 第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审计质量评价的理论模型构建 | 第35-49页 |
3.1 模型构建的假设 | 第35页 |
3.2 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 第35-36页 |
3.3 潜变量度量指标的选取 | 第36-43页 |
3.3.1 审计专业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6-40页 |
3.3.2 审计独立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0-43页 |
3.4 数据分析 | 第43-46页 |
3.4.1 样本选取 | 第43页 |
3.4.2 数据来源 | 第43页 |
3.4.3 数据具体分析 | 第43-45页 |
3.4.4 因子分析检验 | 第45-46页 |
3.5 模型的构建及资料处理 | 第46-48页 |
3.5.1 构建理论模型 | 第46-47页 |
3.5.2 资料分析与处理 | 第47-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审计质量评价模型的实证检验及应用分析 | 第49-69页 |
4.1 初始模型研究 | 第49-54页 |
4.1.1 参数设定及估计检验 | 第49-52页 |
4.1.2 初始模型的结果输出和解释 | 第52-53页 |
4.1.3 初始模型的路径图 | 第53-54页 |
4.2 初始模型的修正 | 第54-58页 |
4.2.1 修正依据 | 第55页 |
4.2.2 模型修正一 | 第55-57页 |
4.2.3 模型修正二 | 第57页 |
4.2.4 模型修正三 | 第57-58页 |
4.3 模型修正结果 | 第58-60页 |
4.3.1 参数估计值 | 第58-59页 |
4.3.2 路径分析图 | 第59-60页 |
4.4 基于SEM研究结论对审计质量评价的应用分析 | 第60-65页 |
4.4.1 指标权重设计 | 第60-61页 |
4.4.2 会计师事务所背景介绍 | 第61-62页 |
4.4.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4.4.4 应用启示 | 第64-65页 |
4.5 实证结论与相关启示 | 第65-68页 |
4.5.1 实证结论 | 第65-66页 |
4.5.2 研究相关启示 | 第66-67页 |
4.5.3 研究局限 | 第67-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