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车辆排气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含裂纹车辆排气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含裂纹管单元的动力学模型 | 第17-30页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2.2 管单元有限元模型 | 第18-20页 |
2.2.1 管单元 | 第18-19页 |
2.2.2 管单元位移模式 | 第19-20页 |
2.3 管单元动能 | 第20-21页 |
2.4 管单元势能 | 第21-28页 |
2.4.1 裂纹释放附加应变能 | 第21页 |
2.4.2 非贯穿式裂纹释放的附加应变能 | 第21-24页 |
2.4.3 贯穿式裂纹释放的附加应变能 | 第24-26页 |
2.4.4 含张开型裂纹管单元势能 | 第26页 |
2.4.5 含呼吸裂纹管单元势能 | 第26-27页 |
2.4.6 含裂纹管单元势能 | 第27-28页 |
2.5 含裂纹管单元动力学方程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含裂纹车辆排气系统的动态分析模型 | 第30-43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车辆排气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30-38页 |
3.3 车辆排气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38-40页 |
3.4 含裂纹的车辆排气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含裂纹车辆排气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 第43-60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路面随机激励特性 | 第43-46页 |
4.3 呼吸裂纹故障激励特性 | 第46-47页 |
4.4 发动机激励特性 | 第47-48页 |
4.5 车辆排气系统固有特性分析 | 第48-51页 |
4.6 含呼吸裂纹的车辆排气系统非线性振动分析 | 第51-59页 |
4.6.1 非共振情形 | 第55-56页 |
4.6.2 主共振情形 | 第56-58页 |
4.6.3 组合共振情形 | 第58-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含裂纹车辆排气系统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60-74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含裂纹管结构固有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60-67页 |
5.2.1 无裂纹悬臂管结构固有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61-63页 |
5.2.2 含贯穿式裂纹管结构固有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63-65页 |
5.2.3 含非贯穿式裂纹管结构固有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65-67页 |
5.3 排气系统固有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67-68页 |
5.4 路面随机模型的仿真重构 | 第68-70页 |
5.5 多激励共同作用下含裂纹排气系统动力学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70-73页 |
5.6 实例分析 | 第7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总结 | 第74页 |
6.2 研究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授权专利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