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13-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2.1 资源和能力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1页 |
2.1.1 资源基础观 | 第18-19页 |
2.1.2 企业能力理论 | 第19-21页 |
2.1.3 资源与能力文献述评 | 第21页 |
2.2 动态能力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24页 |
2.2.1 动态能力概述 | 第21-22页 |
2.2.2 动态能力维度划分 | 第22-23页 |
2.2.3 动态能力文献述评 | 第23-24页 |
2.3 企业位势相关理论研究 | 第24-27页 |
2.3.1 创新网络概述 | 第24-25页 |
2.3.2 企业位势概述 | 第25-26页 |
2.3.3 企业位势文献述评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概念模型与假设提出 | 第28-33页 |
3.1 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 | 第28-29页 |
3.2 企业位势与创新绩效关系 | 第29-30页 |
3.3 决策实现、变异感知与知识管理的中介作用 | 第30页 |
3.4 企业网络位置及关系因素的调节作用 | 第30-31页 |
3.5 概念模型构建 | 第31-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3-45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4.2 样本及数据收集 | 第34页 |
4.3 变量度量 | 第34-44页 |
4.3.1 动态能力量表 | 第34-40页 |
4.3.2 企业位势量表 | 第40-43页 |
4.3.3 企业创新绩效量表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45-58页 |
5.1 测量模型分析 | 第45-49页 |
5.1.1 信度分析 | 第45-46页 |
5.1.2 效度分析 | 第46-49页 |
5.2 结构模型分析 | 第49-56页 |
5.2.1 动态能力、企业位势与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 | 第49-51页 |
5.2.2 决策实现、变异感知与知识管理的中介作用 | 第51-54页 |
5.2.3 企业网络位置中心性与关系紧密性的调节作用 | 第54-56页 |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A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