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2.1 动机 | 第12-17页 |
2.1.1 动机的界定 | 第12-13页 |
2.1.2 动机理论 | 第13-14页 |
2.1.3 动机的测量方法 | 第14-17页 |
2.2 工作动机 | 第17-23页 |
2.2.1 工作动机的界定 | 第17-19页 |
2.2.2 工作动机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2.3 工作动机的测量量表 | 第20-23页 |
2.3.教师的工作动机 | 第23-26页 |
2.3.1 教师工作动机的界定 | 第23页 |
2.3.2 教师工作动机的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2.3.3 教师工作动机的测量 | 第25-26页 |
2.4 心理健康教师的相关研究 | 第26-30页 |
2.4.1 心理健康教师的界定 | 第26-27页 |
2.4.2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动机的界定 | 第27页 |
2.4.3 有关心理健康教师的研究 | 第27-30页 |
3 已有研究的不足、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30-32页 |
3.1 已有研究不足 | 第30页 |
3.2 问题提出 | 第30-31页 |
3.3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2-44页 |
4.1 研究一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动机差异比较 | 第32-41页 |
4.1.1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4.1.2 研究对象 | 第32-33页 |
4.1.3 研究方法---访谈法 | 第33页 |
4.1.4 研究材料和工具 | 第33-34页 |
4.1.5 研究程序 | 第34-35页 |
4.1.6 结果 | 第35-41页 |
4.2 研究二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动机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4.2.1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4.2.2 研究对象 | 第41页 |
4.2.3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4.2.4 研究材料 | 第42页 |
4.2.5 研究程序 | 第42页 |
4.2.6 访谈内容编码 | 第42-44页 |
5 讨论 | 第44-60页 |
5.1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动机的分类 | 第44-52页 |
5.1.1 内在动机 | 第44-49页 |
5.1.2 外在动机 | 第49-52页 |
5.2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动机差异比较 | 第52-55页 |
5.2.1 心理健康教师婚姻状况在工作动机各因子的比较 | 第52-53页 |
5.2.2 心理健康教师年龄在工作动机各因子的比较 | 第53页 |
5.2.3 心理健康教师教龄在工作动机各因子的比较 | 第53-54页 |
5.2.4 心理健康教师学历在工作动机各因子的比较 | 第54-55页 |
5.3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动机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55-60页 |
5.3.1 从业目的 | 第55页 |
5.3.2 心理健康教师现在的工资和地位 | 第55-56页 |
5.3.3 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的态度 | 第56-57页 |
5.3.4 课堂纪律 | 第57页 |
5.3.5 专业能力不足 | 第57页 |
5.3.6 经验不足 | 第57页 |
5.3.7 工作杂事多 | 第57-58页 |
5.3.8 缺乏统一教材 | 第58-6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研究建议 | 第60-62页 |
7 不足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