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系统论文

无信号T型公路平面交叉口支路与主路交通流相互作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1.1.1 课题来源第8页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16页
        1.2.1 交叉口车辆的微观行为研究概况第10-12页
        1.2.2 交叉口车辆运行状态及其变化的描述变量研究概况第12-14页
        1.2.3 交叉口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研究概况第14-16页
    1.3 主要内容第16-18页
        1.3.1 无信号平面交叉口内车辆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第16页
        1.3.2 无信号平面交叉口内车辆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第16-17页
        1.3.3 选择调查目标和数据采集工作第17页
        1.3.4 冲突对交叉口车辆运行状态的影响性分析第17页
        1.3.5 构建冲突模型和行驶延误模型第17-18页
    1.4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2章 交叉口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0-28页
    2.1 车辆之间相互作用的微观行为第20-21页
    2.2 车辆之间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机理第21-22页
    2.3 车辆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第22-27页
        2.3.1 干扰第23-24页
        2.3.2 冲突第24-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28-37页
    3.1 选取目标交叉口第28-30页
    3.2 数据采集方法第30-32页
        3.2.1 数据采集的注意事项第31-32页
        3.2.2 相关软件的应用第32页
    3.3 后期处理第32-35页
        3.3.1 车辆运行参数的数据获取第32-35页
        3.3.2 冲突数据读取第35页
    3.4 数据分析的方法第35-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冲突对交叉口车辆运行的影响性第37-52页
    4.1 未冲突车辆的运行特征第37-46页
        4.1.1 主路车辆的运行特征第37-41页
        4.1.2 支路车辆的运行特征第41-46页
    4.2 冲突特征分析第46-49页
        4.2.1 冲突的时间特性第46-47页
        4.2.2 冲突的空间特性第47-49页
    4.3 冲突下车辆运行特征的变化第49-51页
        4.3.1 主路直行车辆运行特征的变化第49-50页
        4.3.2 支路左转车辆运行特征的变化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构建模型第52-67页
    5.1 冲突预测第52-59页
        5.1.1 主路车辆的初始速度对冲突的影响第52-54页
        5.1.2 主路车辆的车头间距对冲突的影响第54页
        5.1.3 主路车辆的车型对冲突的影响第54-55页
        5.1.4 支路车辆的等待穿越时间对冲突的影响第55-56页
        5.1.5 支路车辆的穿越点位置对冲突的影响第56页
        5.1.6 构建冲突模型第56-59页
    5.2 主路车辆行驶延误预测第59-65页
        5.2.1 车速对行驶延误的影响第60-61页
        5.2.2 车头时距对行驶延误的影响第61页
        5.2.3 车型对行驶延误的影响第61-62页
        5.2.4 支路车辆对行驶延误的影响第62-63页
        5.2.5 构建行驶延误模型第63-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68页
    6.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加项目和发表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西比较文化讲稿》(节选)翻译项目报告
下一篇:平面公益广告互动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