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车辆设备论文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地铁车厢空调的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1.1 地铁背景第13-15页
        1.1.1 城市地铁第13页
        1.1.2 地铁发展史第13-15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3 论文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沈阳地铁车厢的环境分析第17-29页
    2.1 沈阳地铁简介第17-18页
    2.2 地铁车厢内舒适性的评价标准第18-22页
        2.2.1 PMV-PPD评价指标第18-20页
        2.2.2 国外相关标准第20页
        2.2.3 国内相关标准第20-22页
        2.2.4 沈阳地铁车厢环境参数标准第22页
    2.3 地铁车厢内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2-26页
        2.3.1 车厢内部温度第23页
        2.3.2 客流密度第23页
        2.3.3 车厢内部气流速度第23-24页
        2.3.4 车厢内部尺寸第24页
        2.3.5 车体传热系数K第24-25页
        2.3.6 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第25页
        2.3.7 活塞风第25-26页
    2.4 地铁车厢环境参数检测研究第26-28页
        2.4.1 温度检测第26页
        2.4.2 湿度检测第26-27页
        2.4.3 二氧化碳浓度检测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地铁车厢空调的控制系统第29-41页
    3.1 地铁车厢空调系统的概述第29-30页
    3.2 地铁车厢空调控制系统组成第30-33页
        3.2.1 地铁车厢内温度控制回路第30-31页
        3.2.2 新风量控制回路第31-32页
        3.2.3 静压控制回路第32页
        3.2.4 送风温度控制回路第32-33页
    3.3 地铁车厢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第33-37页
        3.3.1 定静压控制法第33-34页
        3.3.2 变静压控制法第34-35页
        3.3.3 总风量控制法第35-37页
    3.4 地铁车厢空调系统末端控制第37-39页
        3.4.1 压力相关型第37-38页
        3.4.2 压力无关型第38页
        3.4.3 两种控制类型的比较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地铁车厢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第41-51页
    4.1 模糊控制理论第41-43页
        4.1.1 模糊控制系统第41-42页
        4.1.2 模糊控制器第42-43页
    4.2 模糊PID控制原理第43-47页
        4.2.1 模糊PID控制器结构第44页
        4.2.2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第44页
        4.2.3 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第44-46页
        4.2.4 模糊量的精确化第46-47页
    4.3 粒子群算法第47-49页
        4.3.1 粒子群算法原理第47-48页
        4.3.2 PSO算法的基本步骤第48-49页
    4.4 本章小节第49-51页
第五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地铁车厢空调的控制研究第51-63页
    5.1 PSO优化模糊PID控制第51-52页
    5.2 地铁车厢空调末端控制研究第52-56页
        5.2.1 地铁车厢空调系统的控制对象第52-55页
        5.2.2 地铁车厢空调系统的末端控制第55-56页
    5.3 控制系统建模第56-61页
        5.3.1 地铁车厢空调模型的建立第56-57页
        5.3.2 仿真结果分析第57-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六章 结论第63-65页
    6.1 总结第63页
    6.2 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定市前卫路小学学生劳动教育研究
下一篇:晶华学校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