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提升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9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6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主要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的理论基础第19-29页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9-21页
        2.1.1 微博舆论场第19-20页
        2.1.2 主流话语第20-21页
        2.1.3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第21页
    2.2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的构成要素第21-26页
        2.2.1 话语主体第22-23页
        2.2.2 话语内容第23页
        2.2.3 话语客体第23-25页
        2.2.4 话语方式第25页
        2.2.5 话语效果第25-26页
    2.3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提升的理论依据第26-29页
        2.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第26-27页
        2.3.2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第27-28页
        2.3.3 议程设置理论第28-29页
第三章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9-34页
    3.1 主流话语影响力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3.1.1 话语主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第29-30页
        3.1.2 话语方式未能体现新媒体特征第30-31页
        3.1.3 话语内容缺乏吸引力第31页
    3.2 主流话语影响力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1-34页
        3.2.1 制度建设缺乏创新第31-32页
        3.2.2 互联网思维运用不足第32-33页
        3.2.3 理论陈述不接地气第33-34页
第四章 提升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的内容分析——以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为例第34-54页
    4.1 研究设计第34-39页
        4.1.1 本章研究思路第34页
        4.1.2 选取媒体微博为样本的缘由第34-35页
        4.1.3 选择新浪微博舆论场的理由第35-36页
        4.1.4 作为话语主体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第36-38页
        4.1.5 样本的选取与编码第38-39页
    4.2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话语方式第39-49页
        4.2.1 稳定灵活的发布频率第39-40页
        4.2.2 充分发挥的议程设置第40-43页
        4.2.3 丰富多样的微博互动第43-46页
        4.2.4 积极的再次转发第46-47页
        4.2.5 图片微博满足大众深度阅读的信息需求第47-49页
    4.3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话语内容第49-54页
        4.3.1 新闻话语凸显人文关怀第49-50页
        4.3.2 评论话语彰显民本视角第50-51页
        4.3.3 生活话语贴近大众情感第51页
        4.3.4 公益话语传递正能量第51-52页
        4.3.5 抒情话语提升吸引力第52页
        4.3.6 网络话语尽显亲和力第52-54页
第五章 微博舆论场主流话语影响力的提升路径第54-61页
    5.1 话语主体上,培育一支优秀的新媒体宣传队伍第54-55页
        5.1.1 培养优秀的新媒体人才第54-55页
        5.1.2 转变主流话语的刻板印象第55页
    5.2 话语方式上,充分发挥微博传播的多元路径第55-58页
        5.2.1 重视微博议程设置的舆论引导功能第55-56页
        5.2.2 强化微博双向互动提高受众忠诚度第56-57页
        5.2.3 运用微博资源拓展主流话语表达空间第57-58页
    5.3 话语内容上,建构雅俗共赏的主流话语内容第58-61页
        5.3.1 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第58-59页
        5.3.2 建立具有人本性的主流话语内容第59页
        5.3.3 选择运用“接地气”的民间话语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叶片面积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乙酸反应的非谐振效应研究及燃料的单管点火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