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8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页
    1.2 光子晶体光纤第7-10页
        1.2.1 光子晶体光纤的发展与特性第7-8页
        1.2.2 光子晶体光纤的分类与分析方法第8-10页
    1.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第10-12页
    1.4 PCF—SPR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12-16页
    1.5 论文的研究重点与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基于SPR传感的基本理论第18-28页
    2.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第18-21页
        2.1.1 光的倏逝波理论第18-19页
        2.1.2 Kretschmann型SPR传感器传感原理第19-20页
        2.1.3 PCF-SPR传感器传感原理第20-21页
    2.2 有限元法第21-23页
    2.3 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第23-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金属铂薄膜SPR-PCF传感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第28-42页
    3.1 传感器结构第28-29页
    3.2 传感器结构参数的优化第29-33页
        3.2.1 空气孔d_1直径的优化第29-31页
        3.2.2 空气孔d_2直径的优化第31-32页
        3.2.3 铂薄膜厚度的优化第32-33页
    3.3 待测液体层厚度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第33-34页
    3.4 传感器空气孔位置的优化第34-36页
        3.4.1 空气孔d_1位置的优化第34-35页
        3.4.2 空气孔d_2位置的优化第35-36页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36-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金属银薄膜SRP-PCF传感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第42-55页
    4.1 传感器结构第42页
    4.2 传感器结构参数的优化第42-45页
        4.2.1 空气孔d_1直径的优化第42-43页
        4.2.2 空气孔d_2直径的优化第43-44页
        4.2.3 银薄膜厚度的优化第44-45页
    4.3 待测液体层厚度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第45-47页
    4.4 传感器中空气孔位置的优化第47-49页
        4.4.1 空气孔d_1位置的优化第47-48页
        4.4.2 空气孔d_2位置的优化第48-49页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9-53页
    4.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确定环境下面向不同主体的物流服务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碰撞树的RFID多标签识别防碰撞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