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积极心理学 | 第13-14页 |
2.1.1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 第13页 |
2.1.2 现阶段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2.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 第14-15页 |
2.2.1 国外关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 第14页 |
2.2.2 国内关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 第14-15页 |
2.3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比 | 第15-18页 |
2.3.1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 第15-16页 |
2.3.2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 第16-18页 |
3. 问题提出 | 第18-19页 |
3.1 已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页 |
3.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4. 实验研究 | 第19-29页 |
4.0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4.3 研究程序 | 第19-20页 |
4.4 研究工具 | 第20页 |
4.5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4.6 研究结果 | 第20-22页 |
4.6.1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干预前的同质性检验 | 第20-21页 |
4.6.2 实验组前测、后测差异比较 | 第21页 |
4.6.3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比较 | 第21页 |
4.6.4 对照组前测、后测差异比较 | 第21-22页 |
4.7 讨论 | 第22-29页 |
4.7.1 积极心理课程唤醒学生积极的情绪力量 | 第22-24页 |
4.7.2 积极心理课程提高学生积极的人际力量 | 第24-27页 |
4.7.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 | 第27-29页 |
5 结论 | 第29-31页 |
5.1 研究启示 | 第29页 |
5.2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9-31页 |
5.2.1 特色与创新 | 第29页 |
5.2.2 局限与不足 | 第29-30页 |
5.2.3 未来展望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附录 | 第32-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