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生物传感器 | 第10-14页 |
1.1.1 电化学传感器 | 第10-11页 |
1.1.2 内置激发源生物传感器 | 第11-14页 |
1.2 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 | 第14-17页 |
1.2.1 纳米材料 | 第14页 |
1.2.2 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14-15页 |
1.2.3 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 | 第15-16页 |
1.2.4 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基于海参状金电极及金纳米修饰的花状碳材料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20-34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1.2 G-PDDA与3D-TG的制备 | 第22页 |
2.1.3 合成FCM | 第22页 |
2.1.4 AuNPs-FCM/HRP-Ab_2生物耦合物 | 第22-23页 |
2.1.5 传感器的制备 | 第23页 |
2.1.6 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4-32页 |
2.2.1 表征F-ZnO和Au NPs-FCM | 第24-25页 |
2.2.2 G-PDDA和3D-TG的表征 | 第25-26页 |
2.2.3 EIS表征 | 第26页 |
2.2.4 电化学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 | 第26-28页 |
2.2.5 实验条件优化 | 第28-29页 |
2.2.6 DPV响应 | 第29-30页 |
2.2.7 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30-31页 |
2.2.8 实际样品分析 | 第31-32页 |
2.3 结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基于自产信号物质及分层多孔三氧化二锰放大的纸基铅离子传感器的研究 | 第34-46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3.1.2 制备FrGO/Au-PWE | 第36页 |
3.1.3 制备H-Mn_2O_3和S3/H-Mn_2O_3/HRP/GOx | 第36-37页 |
3.1.4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 第37-38页 |
3.1.5 电化学检测 | 第3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3.2.1 表征FrGO/Au-PWE,H-Mn_2O_3 | 第38-40页 |
3.2.2 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40-41页 |
3.2.3 电化学检测Pb~(2+) | 第41-42页 |
3.2.4 传感器的稳定性与特异性 | 第42-43页 |
3.2.5 实际样品检测 | 第43页 |
3.3 结论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基于金银双金属信号放大和可见光增强燃料电池的内置激发源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第46-5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7-48页 |
4.1.2 GDH-Au@Ag BMPs-Ab_2生物耦合物的制备 | 第48页 |
4.1.3 制备μ-PADs | 第48-49页 |
4.1.4 生物阳极和阴极的制备 | 第49-50页 |
4.1.5 基于生物燃料电池的可见光增强生物传感器的分析过程 | 第5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4.2.1 Au@Ag BMPs、生物阳极和阴极的表征 | 第50-51页 |
4.2.2 生物阳极和阴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51-52页 |
4.2.3 VDBFCI的可能工作原理 | 第52-53页 |
4.2.4 条件优化 | 第53页 |
4.2.5 生物阳极与阴极的性能研究 | 第53-54页 |
4.2.6 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4.2.7 样品测定 | 第55-56页 |
4.2.8 重现性特异性稳定性 | 第56页 |
4.3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