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1.4.1 创新点 | 第20-21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2-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绩效评价的内涵 | 第22-23页 |
2.1.2 上市公司概念的界定 | 第23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2.2.1 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2 绩效评价的方法 | 第26-31页 |
第三章 湖南省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9页 |
3.1 湖南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31-36页 |
3.1.1 数量与地域 | 第31页 |
3.1.2 上市时间分布 | 第31-32页 |
3.1.3 行业结构 | 第32-34页 |
3.1.4 上市板块结构 | 第34页 |
3.1.5 国有持股比例 | 第34-36页 |
3.2 湖南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39页 |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6页 |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湖南省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39-64页 |
4.1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39页 |
4.1.1 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39页 |
4.1.2 研究样本的数据来源 | 第39页 |
4.2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39-42页 |
4.2.1 指标数据同向化处理 | 第39-41页 |
4.2.2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41-42页 |
4.3 上市公司绩效因子分析过程 | 第42-54页 |
4.3.1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 第42-43页 |
4.3.2 确定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以及提取因子 | 第43-44页 |
4.3.3 因子旋转及其解释 | 第44-46页 |
4.3.4 因子得分 | 第46-47页 |
4.3.5 公司绩效得分 | 第47-54页 |
4.4 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分析过程 | 第54-64页 |
4.4.1 变量定义与假设提出 | 第54-57页 |
4.4.2 假设检验 | 第57-63页 |
4.4.3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湖南省上市公司绩效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64-76页 |
5.1 研究结果分析 | 第64-71页 |
5.1.1 综合得分与各因子得分角度分析 | 第64-66页 |
5.1.2 行业角度分析 | 第66-69页 |
5.1.3 地域角度分析 | 第69-70页 |
5.1.4 时间维度的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71-75页 |
5.2.1 提升现有上市公司的绩效 | 第71-73页 |
5.2.2 提升上市公司数量、规模与产业结构 | 第73-75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