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绩效评价及DEA方法概述 | 第22-30页 |
2.1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第22-27页 |
2.1.1 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 | 第22页 |
2.1.2 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1.3 绩效评价的一般方法及其评价 | 第25-27页 |
2.2 DEA方法概述 | 第27-30页 |
2.2.1 DEA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7页 |
2.2.2 DEA方法的基本模型 | 第27-28页 |
2.2.3 DEA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 | 第28-29页 |
2.2.4 DEA在绩效评价中的可行性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及DEA模型选择 | 第30-41页 |
3.1 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第30-32页 |
3.1.1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3.1.2 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3.2 运用DEA方法绩效评价的一般步骤 | 第32页 |
3.3 DMU选择 | 第32-33页 |
3.4 投入产出指标设计 | 第33-36页 |
3.4.1 指标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3.4.2 指标确定 | 第34-36页 |
3.5 DEA模型选择 | 第36-41页 |
3.5.1 测算综合有效性的DEA模型-CRS模型 | 第36-38页 |
3.5.2 测算技术有效性的DEA模型-VRS模型 | 第38-39页 |
3.5.3 应用CRS模型和VRS模型的经济含义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基于DEA模型的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 第41-58页 |
4.1 样本选择 | 第41-42页 |
4.2 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描述 | 第42-44页 |
4.2.1 数据的收集 | 第42页 |
4.2.2 数据的处理 | 第42-43页 |
4.2.3 样本数据的描述 | 第43-44页 |
4.3 基于绩效均值的横向对比分析 | 第44-51页 |
4.3.1 DEA有效性的判定和分析 | 第44-46页 |
4.3.2 被参考次数分析 | 第46-47页 |
4.3.3 绩效投影分析 | 第47-51页 |
4.4 基于三年绩效的纵向比较分析 | 第51-58页 |
4.4.1 综合有效性分析 | 第52-54页 |
4.4.2 技术有效性分析 | 第54-55页 |
4.4.3 规模有效性及规模效益分析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5.2 研究建议 | 第59-62页 |
5.2.1 企业发展角度 | 第60-61页 |
5.2.2 行业发展角度 | 第61-62页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2-63页 |
5.4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