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交通事件下城市快速路可变限速与匝道的协调控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主线可变限速控制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研究 | 第15-16页 |
1.2.3 主线与匝道协调控制研究 | 第16-17页 |
1.2.4 交通事件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17页 |
1.3 研究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1.4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快速路协调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框架 | 第20-26页 |
2.1 快速路协调控制系统组成 | 第20-24页 |
2.1.1 主线可变限速控制 | 第20-22页 |
2.1.2 入口匝道控制 | 第22-24页 |
2.2 快速路协调控制系统需求与设计 | 第24-25页 |
2.2.1 快速路协调控制系统功能需求 | 第24页 |
2.2.2 快速路协调控制系统框架设计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突发交通事件下快速路交通流模型的改进 | 第26-41页 |
3.1 基本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流模型 | 第26-28页 |
3.1.1 交通流基本参数 | 第26-27页 |
3.1.2 常用交通流模型 | 第27-28页 |
3.2 城市快速路动态交通流模型 | 第28-29页 |
3.2.1 动态交通流模型概述 | 第28页 |
3.2.2 METANET模型概述 | 第28-29页 |
3.3 基本METANET模型 | 第29-33页 |
3.3.1 城市快速路连支分类 | 第29-30页 |
3.3.2 METANET模型变量 | 第30页 |
3.3.3 METANET连支模型 | 第30-33页 |
3.4 突发交通事件下的METANET模型改进 | 第33-35页 |
3.4.1 突发交通事件路段分析 | 第33页 |
3.4.2 METANET模型的改进 | 第33-35页 |
3.5 突发交通事件下的协调控制模型 | 第35-39页 |
3.5.1 协调控制模型概述 | 第35-36页 |
3.5.2 协调控制模型构建 | 第36-37页 |
3.5.3 交通流模型 | 第37页 |
3.5.4 可变限速控制 | 第37-38页 |
3.5.5 协调控制模型目标函数 | 第38-39页 |
3.5.6 协调控制模型总结 | 第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西三环快速路交通特性分析 | 第41-55页 |
4.1 城市快速路的定义与特点 | 第41-42页 |
4.2 西三环交通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42-44页 |
4.2.1 主线交通数据采集 | 第42页 |
4.2.2 匝道交通数据采集 | 第42-43页 |
4.2.3 交通数据处理过程 | 第43-44页 |
4.3 西三环快速路交通特性分析 | 第44-48页 |
4.3.1 主线交通流流量-时间特性 | 第44-45页 |
4.3.2 主线交通流速度-流量特性 | 第45-46页 |
4.3.3 主线交通流速度-时间特性 | 第46页 |
4.3.4 主线交通流速度-密度拟合 | 第46-47页 |
4.3.5 入口匝道交通流量示意图 | 第47-48页 |
4.4 突发交通事件下快速路交通特性分析 | 第48-52页 |
4.4.1 突发交通事件定义 | 第48页 |
4.4.2 交通事件下的快速路交通特性 | 第48-49页 |
4.4.3 交通事件下快速路交通状态演变 | 第49-50页 |
4.4.4 事件下快速路的影响范围的确定 | 第50-51页 |
4.4.5 事件占用车道下通行能力确定 | 第51-52页 |
4.5 METANET模型参数标识 | 第52-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突发交通事件下快速路协调控制数字仿真 | 第55-66页 |
5.1 仿真内容设计 | 第55-57页 |
5.1.1 实际仿真路段的简化 | 第55-56页 |
5.1.2 西三环参数初始化 | 第56页 |
5.1.3 控制范围的确定 | 第56-57页 |
5.2 模型的求解算法 | 第57-59页 |
5.2.1 协调控制策略求解的遗传算法 | 第57-58页 |
5.2.2 基于遗传算法的控制策略优化过程 | 第58-59页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5.3.1 无任何控制 | 第59-61页 |
5.3.2 可变限速控制 | 第61-62页 |
5.3.3 可变限速与匝道协调控制 | 第62-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