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北方话(官话方言)论文--西北方言论文

耀县演池方言语音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耀县的地理概况和建制沿革第10-12页
        1.1.1 地理概况第10页
        1.1.2 建制沿革第10-12页
    1.2 耀县的人口来源第12页
    1.3 耀县演池方言的归属第12-13页
    1.4 耀县演池方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理论和方法第13-16页
        1.4.1 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2 选题意义第14页
        1.4.3 研究理论和方法第14-16页
第二章 耀县演池方言音系分析第16-38页
    2.1 耀县演池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第16-17页
        2.1.1 声母第16页
        2.1.2 韵母第16-17页
        2.1.3 声调第17页
    2.2 耀县演池方言的声韵调配合关系第17-25页
        2.2.1 耀县演池方言声韵配合关系表第17-18页
        2.2.2 耀县演池方言声韵调配合表第18-25页
    2.3 耀县演池方言的语流音变第25-31页
        2.3.1 后字非轻声两字组的连调模式第25-28页
        2.3.2 后字轻声两字组的连调模式第28-31页
    2.4 耀县演池方言的文白异读第31-38页
        2.4.1 部分古全浊声母仄声字的文白异读第31-32页
        2.4.2 精组字的文白异读第32-33页
        2.4.3 开口二等晓匣母的文白异读第33页
        2.4.4 支微韵的文白异读第33-34页
        2.4.5 其他文白异读现象第34-37页
        2.4.6 耀县演池方言文白异读的特点第37-38页
第三章 耀县演池方言同音字汇第38-57页
第四章 耀县演池方言与中古语音比较及音韵特点第57-83页
    4.1 耀县演池方言语音与中古音比较第57-76页
        4.1.1 声母的比较第57页
        4.1.2 韵母的比较第57页
        4.1.3 声调的比较第57-76页
    4.2 耀县演池方言的音韵特点第76-83页
        4.2.1 声母的特点第76-80页
        4.2.2 韵母的特点第80-82页
        4.2.3 声调的特点第82-83页
第五章 耀县演池方言鼻音韵尾的脱落第83-90页
    5.1 耀县演池方言鼻音韵尾的演变状况第83-85页
    5.2 耀县演池方言鼻音韵尾的脱落机制第85-90页
        5.2.1 汉语鼻音韵尾的演变历史第86页
        5.2.2 汉语方言鼻音韵尾的演变现状第86-88页
        5.2.3 耀县演池方言鼻音韵尾脱落机制探究第88-90页
第六章 结论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4-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荀子》杨倞注单音词同义为训研究
下一篇:《韵学入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