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绪论 | 第13-2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依托课题 | 第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指标 | 第16-18页 |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方法 | 第18-21页 |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特征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预测方法 | 第22-25页 |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2 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 | 第29-38页 |
·交通流理论 | 第29-33页 |
·交通流基本参数 | 第29-30页 |
·交通流基本图 | 第30-31页 |
·三相交通流理论 | 第31-33页 |
·模糊理论 | 第33-34页 |
·数据挖掘技术 | 第34-37页 |
·数据挖掘的概念及分类 | 第34-36页 |
·交通流数据预处理技术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方法 | 第38-66页 |
·交通运行状态的概念及特征 | 第39-40页 |
·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方法 | 第40-44页 |
·交通运行状态评价的目的 | 第40-41页 |
·交通运行状态评价的原则 | 第41-42页 |
·基于模糊聚类的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方法 | 第42-44页 |
·基于参数权重聚类的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方法 | 第44-54页 |
·相似性度量方法 | 第44-45页 |
·交通流参数权重及其计算方法 | 第45-49页 |
·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 | 第49-50页 |
·实证分析 | 第50-54页 |
·基于交通流多参数融合的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指标 | 第54-65页 |
·交通运行状态的时间函数 | 第54-55页 |
·交通运行状态指数指标 | 第55-58页 |
·实证分析 | 第58-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状态时间序列特征分析方法 | 第66-97页 |
·交通运行状态的统计特征分析 | 第66-69页 |
·统计特征分析方法 | 第66-67页 |
·实证分析 | 第67-69页 |
·交通运行状态时间序列的突变分析 | 第69-79页 |
·时间序列突变的含义 | 第69-70页 |
·时间序列的突变分析方法 | 第70-74页 |
·实证分析 | 第74-79页 |
·交通运行状态序列的相关性分析 | 第79-95页 |
·交通运行状态序列的相关性概述 | 第79-81页 |
·交通运行状态的变化趋势分析 | 第81-85页 |
·实证分析 | 第85-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5 基于阶段特征分析的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状态预测方法 | 第97-113页 |
·交通运行状态预测方法 | 第97-102页 |
·交通运行状态预测框架 | 第97-99页 |
·交通运行状态预测方法 | 第99-102页 |
·基于阶段特征的交通运行状态多步预测方法 | 第102-105页 |
·阶段特征在状态预测建模作用分析 | 第102-103页 |
·门限自回归模型 | 第103-104页 |
·预测步骤 | 第104-105页 |
·实证分析 | 第105-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7页 |
·主要结论 | 第113-114页 |
·创新点 | 第114-115页 |
·研究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7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7-13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