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 ·学前自闭症儿童 | 第11-12页 |
| ·关键反应训练法 | 第12页 |
| ·社交技能 | 第12-13页 |
| ·主动提问 | 第13-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 ·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干预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 ·行为主义取向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认知主义取向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 ·有关儿童主动提问技能的相关研究 | 第16-20页 |
| ·正常儿童的主动提问技能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 ·自闭症儿童主动提问技能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 ·国内外关于关键反应训练法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 ·个别化训练中PRT的相关实证研究 | 第21页 |
| ·家长运用PRT训练的相关实证研究 | 第21-22页 |
| ·教导同伴运用PRT的相关实证研究 | 第22页 |
| ·关键反应训练法在自闭症儿童主动提问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 3 研究设计 | 第24-38页 |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 ·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 ·研究架构及变项 | 第25-27页 |
| ·研究对象 | 第27-30页 |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7页 |
|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 第27-30页 |
| ·教学方案设计 | 第30-32页 |
| ·物品的主动提问教学方案 | 第30-31页 |
| ·地点的主动提问教学方案 | 第31页 |
| ·人的主动提问教学方案 | 第31-32页 |
| ·研究工具 | 第32-33页 |
| ·研究流程 | 第33-36页 |
| ·准备阶段 | 第33-35页 |
| ·实施阶段 | 第35-36页 |
| ·资料分析与处理 | 第36-38页 |
| ·视觉分析 | 第36-37页 |
| ·信效度分析 | 第37-38页 |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38-58页 |
| ·个案甲研究结果 | 第38-44页 |
| ·折线图的视觉分析 | 第38-43页 |
| ·目标行为平均次数分析 | 第43-44页 |
| ·个案乙研究结果 | 第44-51页 |
| ·折线图的视觉分析 | 第44-50页 |
| ·目标行为平均次数分析 | 第50-51页 |
| ·讨论 | 第51-58页 |
| ·PRT的自我发起对主动提问“这是什么”的教学效果 | 第51-52页 |
| ·PRT的自我发起对主动提问“XX在哪里”的教学效果 | 第52-53页 |
| ·PRT的自我发起对主动提问“这是谁”的教学效果 | 第53-54页 |
| ·信效度检验 | 第54-55页 |
| ·社交技能及其他技能的发展 | 第55-58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8-61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建议 | 第58-60页 |
| ·相关教学建议 | 第58-59页 |
| ·未来研究建议 | 第59-60页 |
| ·研究限制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5-66页 |
| 附录B:家长同意书 | 第66-67页 |
| 附录C:增强物调查表 | 第67-68页 |
| 附录D:自闭症儿童社会技能评定量表 | 第68-71页 |
| 附录E:教学情境设计表 | 第71-73页 |
| 附录F:主动提问技能观察记录表 | 第73-74页 |
| 附录G:教学程序检核表 | 第74-75页 |
| 附录H:访谈提纲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