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与安排 | 第13-14页 |
·拟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审计报告时滞文献 | 第16-19页 |
·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及时性与审计报告时滞时滞间的关系 | 第16页 |
·被审计单位特征与审计报告时滞 | 第16-18页 |
·事务所特征与审计报告时滞 | 第18-19页 |
·盈余管理文献 | 第19-23页 |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概念 | 第19-20页 |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动机 | 第20-22页 |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手段 | 第22-23页 |
·盈余管理与审计报告时滞文献综述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第26-36页 |
·审计报告时滞的理论分析 | 第26-29页 |
·审计报告时滞的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28页 |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8-29页 |
·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29-33页 |
·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与特征 | 第29-30页 |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 第30-32页 |
·审计与盈余管理 | 第32-33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36-46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主要研究变量说明 | 第37-44页 |
·被解释变量的衡量 | 第37页 |
·解释变量的衡量 | 第37-40页 |
·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40-44页 |
·模型设计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6-59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46-49页 |
·分行业描述性统计 | 第47页 |
·各年平均审计报告时滞趋势 | 第47页 |
·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47-49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49-52页 |
·多元回归性分析 | 第52-54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54-57页 |
·应计盈余管理稳健性检验 | 第54-56页 |
·真实盈余管理稳健性检验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59-62页 |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研究启示 | 第59-60页 |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