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归因方式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13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 ·归因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归因方式的概念 | 第13页 |
| ·归因理论 | 第13-14页 |
| ·归因方式的测量 | 第14-15页 |
| ·国内外对归因方式的研究 | 第15-16页 |
| ·抑郁的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 ·抑郁的界定及分类 | 第16-17页 |
| ·抑郁的理论 | 第17-18页 |
| ·抑郁的测量 | 第18-19页 |
| ·有关抑郁的国内外研究 | 第19页 |
| ·焦虑的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 ·焦虑的界定 | 第19-20页 |
| ·焦虑的理论 | 第20页 |
| ·焦虑的测量 | 第20-21页 |
| ·有关焦虑的国内外研究 | 第21-22页 |
| ·有关归因方式与抑郁、焦虑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 ·归因方式与抑郁的研究 | 第22页 |
| ·归因方式与焦虑的研究 | 第22-24页 |
|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 ·理论意义 | 第24-25页 |
| ·实践意义 | 第25-26页 |
| 第4章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 ·研究工具 | 第26-28页 |
| ·施测过程 | 第28页 |
| ·统计处理 | 第28-29页 |
| 第5章 研究结果 | 第29-45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现状及特点 | 第29-31页 |
|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差异 | 第29页 |
|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差异 | 第29页 |
|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差异 | 第29-30页 |
|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差异 | 第30页 |
| ·不同独生情况的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差异 | 第30页 |
| ·不同恋爱情况的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差异 | 第30-31页 |
| ·不同焦虑分组的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差异 | 第31页 |
| ·大学生抑郁现状及特点 | 第31-39页 |
| ·大学生抑郁分布情况 | 第31-33页 |
|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抑郁得分的差异 | 第33-34页 |
|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抑郁得分的差异 | 第34-35页 |
|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抑郁得分的差异 | 第35-36页 |
| ·不同独生情况的大学生抑郁得分的差异 | 第36-37页 |
|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抑郁得分的差异 | 第37-38页 |
| ·不同恋爱情况的大学生抑郁得分的差异 | 第38-39页 |
| ·不同焦虑分组的大学生抑郁总分的差异 | 第39页 |
| ·大学生焦虑的现状及特点 | 第39-42页 |
| ·与全国常模比较 | 第39-40页 |
|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焦虑得分的差异 | 第40页 |
|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焦虑得分的差异 | 第40-41页 |
|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焦虑得分的差异 | 第41页 |
| ·不同独生情况的大学生焦虑得分的差异 | 第41页 |
|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焦虑得分的差异 | 第41-42页 |
| ·不同恋爱情况的大学生焦虑得分的差异 | 第42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抑郁状态的相关研究 | 第42-43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抑郁的总体相关 | 第42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各维度与抑郁总分的相关 | 第42-43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焦虑状态的相关研究 | 第43-44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焦虑状态的总体相关 | 第43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各维度与焦虑总分的相关 | 第43-44页 |
| ·大学生抑郁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 第44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焦虑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 第6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5-51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抑郁、焦虑的现状与特点 | 第45-47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现状与特点 | 第45页 |
| ·大学生抑郁的现状与特点 | 第45-47页 |
| ·大学生焦虑的现状与特点 | 第47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抑郁、焦虑的相关研究 | 第47-48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抑郁的相关研究 | 第47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 第47-48页 |
| ·大学生抑郁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 第48页 |
| ·大学生归因方式、焦虑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 第48页 |
| ·研究结论 | 第48-51页 |
| 第7章 教育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 ·教育建议 | 第51-52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附录一 | 第58-62页 |
| 附录二 | 第62-64页 |
| 附录三 | 第64-66页 |
| 个人简介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