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思想内涵、理论依据及其实践意义 | 第10-16页 |
1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思想内涵 | 第10-12页 |
·阅读 | 第10页 |
·阅读教学 | 第10-11页 |
·创造性阅读教学 | 第11-12页 |
2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接受美学 | 第12-13页 |
·空白理论 | 第13页 |
·对话理论 | 第13页 |
3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 | 第13-16页 |
·创造性阅读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 第14页 |
·创造性阅读教学更适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 第14-15页 |
·创造性阅读更能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创造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6-21页 |
1 不重视文本的整体性,断章取义 | 第16-17页 |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必须重视整体性原则 | 第16-17页 |
·阅读教学中肢解整体,作断章取义地说教 | 第17页 |
2 不重视文本的历史渊源和背景条件 | 第17页 |
3 解读文本表现强烈的反叛意识和逆反心理 | 第17-18页 |
4 把“创造性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对立 | 第18-19页 |
5 为追求“创造性阅读”而放弃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创造性阅读教学所需条件 | 第21-27页 |
1 创造性阅读教学必须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 | 第21页 |
2 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应该转变 | 第21-22页 |
·转变教师的角色 | 第21-22页 |
·转变教育观念 | 第22页 |
·转变评价方式 | 第22页 |
3 教师对文本的熟悉和挖掘 | 第22-23页 |
4 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 第23-24页 |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第24-27页 |
·问题意识 | 第24-25页 |
·批判意识 | 第25-26页 |
·审美意识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 | 第27-41页 |
1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 第27-32页 |
·激趣质疑 | 第28页 |
·看似矛盾处质疑 | 第28-29页 |
·根据“文眼”质疑 | 第29-30页 |
·对看似无疑处质疑 | 第30页 |
·对已成定论和权威的观点质疑 | 第30-32页 |
2 教学中注重拓展阅读 | 第32-33页 |
·追本溯源,读整个作品 | 第32页 |
·由此及彼读同类作品 | 第32-33页 |
·触类旁通读其他作品 | 第33页 |
3 引导学生比较阅读 | 第33-36页 |
·文本内容的比较 | 第34页 |
·语言的比较 | 第34-35页 |
·表现手法的比较 | 第35-36页 |
4 利用期待视野,丰富文本意义 | 第36-38页 |
·超越文本原有意义 | 第37页 |
·超越作者本身意图 | 第37-38页 |
5 利用召唤结构,填补文本空白 | 第38-41页 |
·抓住文中有省略号的地方 | 第38-39页 |
·抓住侧面描写的地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 第39页 |
·针对言已尽意未了的结尾展开想象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