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高中新课改过程中教师不适应性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S高中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导论第9-15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2.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二) 文献综述第10-12页
 (三) 研究方法极其过程第12-13页
  1. 研究方法第12页
  2. 研究过程第12-13页
 (四) 文本结构第13-14页
 (五) 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一、高中新课改过程中教师不适应性的突出表现第15-25页
 (一) S高中教师对新教材的不适应性第16-19页
  1. 问卷调查结果第16-17页
  2. 不适应的具体表现第17-19页
 (二) S高中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的不适应性第19-20页
  1. 问卷调查结果第19-20页
  2. 不适应的具体表现第20页
 (三) S高中教师对新教法的不适应性第20-22页
  1. 问卷调查结果第20-21页
  2. 不适应的具体表现第21-22页
 (四) S高中教师对条件保障的不适应性第22-25页
  1. 问卷调查结果第22-23页
  2. 不适应的具体表现第23-25页
二、高中新课改过程中教师不适应问题的成因分析第25-30页
 (一) 教师对新教材不适应的成因分析第25-26页
  1. 编排体例的变化第25页
  2. 难易程度的改变第25-26页
  3. 知识链接的变更第26页
 (二) 教师对新教育观念不适应的成因分析第26-27页
  1. 传统课程观根深蒂固第26页
  2. 陈旧学生观居于主导第26页
  3. 现行自我观难以转变第26-27页
 (三) 教师对新教法不适应的成因分析第27-28页
  1. 备课要求大幅提升第27-28页
  2. 课堂组织能力要求提高第28页
  3. 教学手段多样化要求提高第28页
 (四) 教师对条件保障不适应的成因分析第28-30页
  1. 政府的办学资金投入不够第28-29页
  2. 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第29-30页
三、高中新课改过程中消解教师不适应性的对策与建议第30-42页
 (一) 加强学习,增强教师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第30-33页
  1. 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明确标准设计者的完整意图第30-31页
  2. 改进新教材的学习,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第31页
  3. 倡导新知识的学习,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视野第31-33页
 (二) 思想讨论,提高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水平第33-35页
  1. 更新课程观,从学科课程到综合课程第33-34页
  2. 改变学生观,从工作对象到成长生命?第34页
  3. 创新自我观,从"工程师"到"服务员"第34-35页
 (三) 校本研修,拓展教师对新教法的运用技巧第35-37页
  1. 发挥备课组作用,提升教师的备课水平第35-36页
  2. 利用示范课平台,改良教师的课堂教学第36-37页
  3. 开展课程设计竞赛,促进教师教学多样化第37页
 (四) 完善配套,解除教师对条件保障的后顾之忧第37-42页
  1. 政府主导,切实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第37页
  2. 机制引导,不断激发高中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第37-40页
  3. 政策配套,彻底解决高中教师使用培养协调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后记第44-45页
附件第45-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荆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与探索--以钟祥市双河一中为例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关怀与当前中学的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