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7-15页 |
·英语词汇语义饱和研究历史 | 第7-9页 |
·汉字字形饱和研究 | 第9-15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8页 |
·汉字的特点 | 第15-16页 |
·汉语词汇在语义提取方面的一些特点 | 第16-18页 |
·本文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实验一 | 第19-25页 |
·实验目的 | 第19页 |
·被试 | 第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设计与程序 | 第19-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实验结果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实验二 | 第25-27页 |
·实验目的 | 第25页 |
·被试 | 第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实验结果 | 第25-27页 |
第五章 实验三 | 第27-29页 |
·实验目的 | 第27页 |
·被试 | 第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实验设计 | 第27页 |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实验结果 | 第27-29页 |
第六章 综合讨论与解释 | 第29-33页 |
·本研究与 XingTian&David E.Huber 的研究及袁杰的研究的关系 | 第29-30页 |
·本文研究结果支持的理论假设及理论模型 | 第30-31页 |
·汉字加工理论假设 | 第30-31页 |
·言语产生理论模型 | 第31页 |
·关于实验内部原因的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七章 本文的结论与不足 | 第33-34页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33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附录一 | 第38-39页 |
附录二 | 第39-40页 |
附录三 | 第40-41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