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绪论 | 第12-2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动态 | 第14-18页 |
|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内容框架 | 第19页 |
| ·本文核心概念 | 第19-22页 |
| ·义务教育 | 第19-21页 |
|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 第21-22页 |
| ·相关理论 | 第22-27页 |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2-24页 |
|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4-25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7页 |
| 第1章 广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分析 | 第27-39页 |
| ·广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发展的历史沿革(新机制实施前) | 第27-32页 |
| ·自治区政府成立前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1958年以前) | 第27页 |
| ·自治区政府成立初期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1958—1993) | 第27-28页 |
| ·农村税费改革下的自治区义务教育发展概况(1994—2007) | 第28-32页 |
| ·广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运行概况(新机制实施后) | 第32-39页 |
| ·广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主要内容及实施步骤 | 第32-34页 |
| ·广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成效 | 第34-39页 |
| 第2章 个案研究:隆安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分析 | 第39-46页 |
| ·隆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历史沿革 | 第39-40页 |
| ·隆安县概况 | 第39页 |
| ·隆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 第39-40页 |
| ·隆安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现状及成效 | 第40-45页 |
| ·隆安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主要内容 | 第40-42页 |
| ·隆安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现状及成效分析 | 第42-45页 |
| ·隆安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出现的问题 | 第45-46页 |
| 第3章 广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 第46-51页 |
|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的经费投入机制问题 | 第46-47页 |
| ·转移支付力度不足 | 第46页 |
| ·各项补助标准偏低 | 第46-47页 |
|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的政府责任机制问题 | 第47-48页 |
| ·“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的基层政府责任压力 | 第47-48页 |
| ·自治区政府责任机制设计缺失 | 第48页 |
|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的监管机制问题 | 第48-49页 |
| ·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执行问题 | 第48页 |
| ·第三方监管机制设计缺失 | 第48-49页 |
|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的激励机制问题 | 第49-51页 |
| ·政府执政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49页 |
| ·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缺失 | 第49-51页 |
| 第4章 完善广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51-59页 |
| ·构建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 第51-53页 |
| ·完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体系 | 第51-52页 |
| ·合理制定经费保障标准 | 第52页 |
| ·多渠道拓宽经费来源 | 第52-53页 |
| ·完善各级政府财政职能 | 第53-55页 |
| ·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力度 | 第53页 |
| ·健全“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管理模式 | 第53-55页 |
| ·构建公平效率的激励机制 | 第55-56页 |
| ·改革政府绩效考核制度 | 第55页 |
| ·明确校长责权关系,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 第55-56页 |
| ·扩大免费义务教育受益群体 | 第56页 |
|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 第56-59页 |
| ·完善义务教育财政内部监督制度 | 第56-57页 |
| ·完善义务教育审计监督制度 | 第57页 |
| ·完善义务教育财政人大监督制度 | 第57-58页 |
| ·引入义务教育财政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 第58-59页 |
| 结语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