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互评初探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中学作文评改由师评向学生互评转变的必要性 | 第13-20页 |
第一节 中学作文评改的现状 | 第13-15页 |
一、 中美作文评改过程中的相同点 | 第13页 |
二、 中美作文评改过程中的不同点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中学作文评价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15-17页 |
一、 教师方面的原因 | 第15-16页 |
二、 学生方面的原因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中国作文评价必须由师评向学生互评转变 | 第17-19页 |
一、 转变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二、 转变的原则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作文互评的前提、关键及意义 | 第20-29页 |
第一节 明确教师角色是互评作文的前提 | 第20-22页 |
一、 创造和谐交流氛围——组织者 | 第20-21页 |
二、 引导学生制定评改标准——引导者 | 第21页 |
三、 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参与者 | 第21页 |
四、 对学生的评改进行二次评价——合作者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明确评改标准是关键 | 第22-24页 |
一、 学生搭配要有层次 | 第22-23页 |
二、 评改内容要明确 | 第23-24页 |
三、 评语要规范 | 第24页 |
第三节 作文互评的意义 | 第24-28页 |
一、 符合语文教育的理念 | 第25-26页 |
二、 促进教师的转变 | 第26-27页 |
三、 提高学生的能力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互评作文的具体实践及其缺陷和建议 | 第29-40页 |
第一节 实施作文互评的具体步骤 | 第29-33页 |
一、 作文互评前 | 第29-31页 |
二、 作文互评中 | 第31-33页 |
三、 作文互评后 | 第33页 |
第二节 评前、评时、评后的关系 | 第33-37页 |
一、 评前是评时的前奏和准备 | 第34-35页 |
二、 评时是评前的延续和实施 | 第35-36页 |
三、 评后是评时的补充和提高 | 第36-37页 |
第三节 作文互评的不足及建议 | 第37-39页 |
一、 评改不够详尽、准确 | 第37页 |
二、 评改符号、评语运用不熟练 | 第37-38页 |
三、 二次作文无从下手 | 第38-39页 |
四、 思维固化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